网站无障碍 | 适老版 适老版 | 支持IPV6
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信息
昭通市“三个四”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发布时间: 2025-03-13

来源:昭通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访问次数:

公共资源交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使命,担负着传播公共价值的重要职责。昭通市秉承公共资源姓“公”,理应用之于民、惠之于民、利之于民的理念,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推进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突出把好“四道关口”,交易壁垒全面清除

制定《昭通市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方案》,明确审查范围、主体和标准,突出把好“四道关口”,从源头上规范各类招投标主体行为。一是把好发改部门“审批关”。按照国家和省级有关规定,由发改部门负责严格审批(核准)招标方案,扎实推动交易目录内项目进入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应进必进”,推进项目招标方案发生重大变更时原可研报告审批(核准)部门“应审尽审”,坚决防止建设单位肢解项目规避招标、假借 EPC 方式排斥潜在投标人。二是把好招标单位“审查关”。严格要求招标单位认真对照“是否将特定行政区城、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投标条件、加分条件、中标条件,是否限定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缴纳方式”等22个方面内容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切实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招标投标。三是把好监督部门“备案关”。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加强招标投标业务指导,依法依规对相关问题进行核查处置,坚决防止项目不符合审批(核准)招标方案要求、未经批复提前招标、应进未进等情况发生。四是把好交易中心“核验关”。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核验和主体负面行为记录制度,规范信息发布行为,加强信息发布管理,提升信息发布质量,坚决杜绝错敏字、表述错误等情况,对不符合相关规定情形的及时提醒、告知发布单位进行修正,为交易各方主体提供及时、准确的交易信息服务。2024年,全市各级交易中心提醒修正招标公告、文件180余次。

二、重点抓好“四强监管”,交易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强化培训教育。制定全市培训方案,组织项目较多的业主单位、招标代理机构、行业监管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从业人员参加省、市“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业务能力培训,切实提升业务能力水平。2024年,1000余人次参加培训。二是强化日常监管。建立运用覆盖市、县两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投诉举报网络监管系统,落实监管人员235人,确保投诉举报渠道畅通,实时转办、督促、处理、反馈投诉举报,做到监督留痕、责任可究、来源可溯。同时,强化见证监督管理,全过程监管开评、评标、监督等区域,全面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场所评标评审秩序。2024年,处理投诉举报1件,按时办结率100%;开展网上巡检160余次,未发现评标评审不规范情况。三是强化随机抽查。各级行政监督部门认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对公平竞争审查、招标文件编制及公告发布、保证金收取、组织评标、处理异议和投诉等招标投标全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情形进行检查,确保监督检查取得实效。2024年,全市抽查检查项目84个。四是强化交易回访。坚持将回访服务纳入监管重要事项,制定完善标准化服务流程,通过现场、电话回访和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交易主体意见建议,并认真开展问题梳理、交办流转、对标整改,切实推进交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回访项目交易主体200余人次。

三、着力做好“四全服务”,交易质效不断提升

一是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积极优化交易流程,实行省内评标工位、评标专家、评审项目“三随机”抽取,主场项目自动回避市内评标专家,实现项目受理、保证金收退、网上开标、专家抽取、远程异地评标、在线监督、评审费支付、中标通知、合同签订、文件归档等环节全流程电子化,切实推进交易流程更简、效率更高、风险更低、成本更少,着力营造了更加规范有序、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2024年,服务客场项目2370个,专家(工位)服务2449人(次),远程异地评标率达100%。二是全领域“开放日”监督。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场主体、媒体记者等参观公共资源交易场所,了解开标、评标等环节,认真听取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数智化便利化建设意见建议,促进社会各界对公共资源交易的了解和监督,提升了公共资源交易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了公众参与感和信任度,切实做到以最佳环境、最优措施、最好平台、最暖服务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4年,全市组织开展“开放日”活动12次。三是全覆盖管理评标专家。常态抓实评标专家扩容清理、专业分类、入库标准、业务培训和廉政教育,制定落实评标专家“十必须”“十不准”规则,全程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监控专家评审,及时处理评标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评标专家相互之间及与投标人、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不见面”“四不见面”,确保评标专家的选择、使用、监督和评价等环节全面覆盖,不断提升评标专家规范化管理能力水平。四是全要素减轻企业负担。严格落实“四减”“绿色通道”、延时预约、靠前指导、跟踪回访等服务要求,积极拓宽投标保证金缴纳方式,认真抓好投标保函(保险)及减免保证金政策落实,切实降低企业负担,持续提升交易服务质效。2024年,全市共完成项目交易1057个,交易金额570.15亿元;采用投标保证保险替代现金保证金5.66亿元,受益企业4995家(次);减免政府投资项目保证金1.67亿元,减免比例78.64%;免于收取无失信记录保证金项目336个0.36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