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 适老版 适老版 | 支持IPV6
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信息
【典型经验】昭通市坚持“12345”工作思路 推动全市政务服务大提升

发布时间: 2022-06-02

来源:昭通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访问次数:

昭通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决策部署,以促进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根本,以营商环境大提升为统领,以干部作风大提升为抓手,以政务环境大提升为主线,坚持“12345”工作思路,推动全市政务服务大提升。

紧扣“一个目标”,不断增强政务服务意识。

始终把政务环境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政务服务作为彰显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抓手,紧扣“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这一目标,着力打造昭通“通通办”政务服务品牌,进一步转变职能,聚焦政务服务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找准症结所在,不断创优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努力推进政务服务提档升级,为全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打牢政务基础。

加快推进“两项建设”,不断夯实政务服务基础。

一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今年力争推进县级政务大厅全部达标,指导各县市区打造1—2个乡镇(街道)、5—10个村(社区)政务服务示范点,推动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阵地形象统一、服务同质。目前,昭阳、彝良、大关、盐津政务大厅面积已达标,鲁甸、巧家、镇雄正在装修,水富、威信主体基本完工。二是加快推进智慧政务服务建设。加快推进政务外网迭代升级并向村级延伸,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网络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协同提供支撑;启动昭通市政务服务智慧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部手机办事通”,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截至目前,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95%,比2021年提升0.91个百分点;全程网办率为67.85%,比2021年提升15.28个百分点。

深入开展“三个活动”,不断创优政务服务方式。

一是深入开展“对标先进、争创一流”活动。紧紧围绕“四有”“八对标”,学习借鉴沿海发达城市及昆明、曲靖等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对标先进抓服务强素质。加强对政务大厅的管理,建立日巡查、周巡检、季评比、年考核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星级窗口、优秀服务标兵考核,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二是深入开展“进大厅、进企业、进部门”政务问需大调研活动。认真落实“两月一调研指导”工作机制,坚持局班子领导每2月深入大厅和审批部门开展办事大体验和暗访调研、深入企业、部门走访了解,为优化服务“靶向问症”。目前,已完成11县市区全覆盖调研指导1轮,调研发现问题7类66个。三是开展“我是政务人、有事我帮您”主题实践活动。组建“帮办代办”队伍,推行“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优化设置帮办代办服务专区、异地办理专区、办不成事反馈专区及综合咨询窗口、爱心服务窗口、老年人窗口,创新容缺受理、预约办理等服务举措,推行“马上办”“上门办”“5+X”“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等便民利企措施,树好昭通“通通办”政务服务品牌。今年以来,市级已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37次,开展上门、预约服务180余次,办理“跨省通办”事项160项。

深入推进“四项改革”,不断破解政务服务堵点。

一是持续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多头跑问题。再次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对进驻不到位的开展专项督查,跟踪问效。目前,市级大厅基本做到“进一门一站办”,市县两级政务大厅共入驻部门404个、入驻人员1168人、入驻事项13357项。二是深入推进“四减”改革,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缓慢问题。在以往“四减”工作的基础上,再确定一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四减事项。今年以来,全市推出“四减”事项1460项,其中减环节416项、减材料363项、减时限952项、减费用6项,平均分别压减为37.69%、38.69%、33.41%、100%,办理时限均比法定时限压缩60%以上。三是深入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繁琐问题。对大厅进驻单位分类设置综合窗口,变“多窗”为“一窗”,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今年,率先推行企业开办、投资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变企业群众多窗跑为工作人员后台办。四是深入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着力解决审批服务效率低问题。在学习借鉴昆明等地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即将启动昭阳、鲁甸、镇雄、水富、盐津“一颗印章管审批”试点改革。目前,市县两级正在开展调研和方案制定,计划10月底完成试点改革。

健全完善“五项机制”,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一是健全完善投诉处置机制。制定《昭通市营商环境投诉处置工作制度》,广泛宣传国家、省级投诉平台,拓展12345政务服务咨询和投诉功能,在市政府微信公众号开设“营商环境大提升”专栏,扩大投诉渠道。构建了交办、处置、反馈、评价、回访“五位一体”的处置体系。全市“好差评”好评率99.99%、差评整改率100%、各类投诉举报办结率100%。二是建立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机制。全面推行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机制,每季度对市场主体开展满意度调查,每半年开展暗访监测,运用满意度调查结果及时优化服务,并将其纳入营商环境年度综合考核。三是健全完善“互联网+监管问效”机制。狠抓“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实现监管事项目录清单认领和行政检查实施清单梳理完成率达100%。常态化做好监管业务数据推送,定期发布监管动态、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风险预警、线索推送、处置和反馈机制。四是健全政务服务中心日常管理机制。推出政务服务“八要八不要”行业规范,并作为日常管理考核政务服务工作的标尺。建立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明确楼层小组长、区域小组长、窗口首席代表为各层级网格管理员,每日由网格人员对网格区域内开展2轮人工巡查和2—3轮监控巡查,每周由分管领导带队组织巡检。每年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对市民之家窗口工作人员常态化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培训,推出“来有迎声、问有答声、怨有歉声、走有送声”的“四声服务”及“举手迎、笑相问、双手递、快速办、提醒递、目相送”政务服务“六步曲”。五是建立政务服务考核问效机制。建立了季评比、年考核工作机制,每季度组织开展星级服务窗口、优秀服务标兵评选,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制定年度考核实施细则,每年开展量化考核,形成日常管理、年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问效机制,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