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 适老版 适老版 | 支持IPV6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

7月29日,市政府召开第七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现场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欢迎参加第七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各位领导,他们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夏维勇先生;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昭通市联络小组副组长、昭通市委副秘书长金华先生;市人社局副局长臧尔方先生;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刘静女士;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申云虎先生;市文旅局局长宋恩骑先生;移动公司昭通分公司副总经理高清先生。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云南日报,昭通市融媒体中心所属的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新闻网、北纬29°等平台,以及微昭通、昭通市人民政府网、昭通人社的编辑,欢迎你们!此外,市政府办,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昭通市联络小组、市委网信办、市人社局、市数据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投资促进局、市文旅局、昭通广播电视台、移动公司昭通分公司有关负责同志也应邀参加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3项议程:一是市政府副市长夏维勇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第六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选手发言;三是记者提问。下面依次进行。首先,有请夏维勇副市长作新闻发布。新闻发布副市长 夏维勇各位新闻界朋友,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正值万物并秀、欣欣向荣的美好时节,第七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如约而至。在此,谨向广大新闻界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昭通创新创业工作的关心关注,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昭通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把创新创业作为推动昭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重要动力,先后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连续六届举办“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机遇、搭建了舞台、创造了条件,有效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十四五”以来,我们累计培育省级返乡创业园4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4个、市级创业园2个、乡村返乡创业园9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亿元,引导扶持创业10万余人、带动就业27万余人,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成果不断涌现。回顾以往,“赢在昭通”亮点纷呈。201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在省人社厅、省就业局等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昭通市积极创新载体、搭建平台,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2400余个项目报名参赛,其中200余个项目成功晋级决赛并脱颖而出,共同分享了数百万创业基金。大赛推动了60余个项目落户昭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1800余个,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大赛实现了网络关注人数2000余万人(次),让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认识昭通、了解昭通。着眼今年,“赢在昭通”诚意满满。本届大赛以“融合创新、共铸未来”为主题,传承了以往的好做法、好经验,突出了新使命、新要求。总体安排有5个方面:一是赛道设置上。我们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聚焦省委“3815”战略部署和市委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要求,优化设置了“数字经济、特色农业、绿色生态、文旅融合、和美乡村”5大行业赛道,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和科技企业到昭通创新创业,加快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二是激励政策上。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继续按照200万元规模设置创业奖金,在“五大行业赛道”中评选出前30强,每个赛道前3名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其余选手获优秀奖;另外,分别设置最具潜力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具创业精神奖、最佳带动就业奖、最具社会责任奖各1名,给予获奖者相应奖励。同时,对获奖落地的项目,我们将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入驻“创业园”、免费创业培训等多项政策扶持,最大程度帮助和扶持创业者更好创业。三是赛程安排上。本届大赛从2024年7月29日开始至10月25日结束,历时近3个月。计划7月29日至9月15日完成“大赛报名”,9月16日至9月27日完成“海选”和“复赛”,10月14日至10月20日完成“选手培训”,10月21日至10月25日完成“行业总决赛”,给选手预留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力求让大赛取得最佳效果。四是赛制组织上。为确保大赛的竞争性和公平性,本届大赛继续采取“专业评委+观众评委”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现场观众的参与度。在决赛环节,将继续延续和完善往届的好经验、好做法,公开、公平、公正做好评价,届时将在网上公布。五是宣传推广上。在大赛活动的各个阶段,我们将通过电视、广播、微信、抖音、移动IPTV等平台,全方位、多时段、高频率的推广、报道和宣传赛事。决赛期间,我们还将开通大赛抖音号,与参赛选手一起宣传昭通的美食美景、历史文化,把昭通特色农产品搬进直播间,让赛事“流量”变为发展“增量”。展望未来,“赢在昭通”值得期待。现在的昭通,我们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在推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走出了昭通路径、贡献了昭通经验。未来的昭通,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创业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扶持政策、优化赛道设置、激发创业活力,高质量办好每一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让大赛真正成为一项“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特色典范赛事活动,推动创新创业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展。现在,第七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的大门已经开启,我们诚挚邀请全国有志之士,更多地关注昭通、汇聚昭通、兴业昭通、扎根昭通,与我们一道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只要大家相信昭通、选择昭通,就一定会收获一份新的惊喜和希望!谢谢大家!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谢谢夏副市长!下面,有请往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选手、昭阳区合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广翠女士作分享交流。昭阳区和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吴广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昭通市昭阳区和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广翠,首先要感谢“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创业故事,分享我们合作社在乡村振兴征程上的努力与执着。更要感谢市委、市政府及副市长,您的讲话让我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农业领域创新创业的决心。昭通市昭阳区和光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距今已经9个年头。9年来合作社主要开展樱桃、苹果的种植与销售,目前樱桃基地已经发展到了100亩、苹果基地200亩。参赛后我们合作社得到昭通市昭阳区两级农业局的指导与关心,引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并与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天下仓平台公司、美团优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通过空运等方式,将樱桃、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高品质种好、高价格售出”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走出去的好处。我们通过统一采购生产材料、统一组织生产、统一销售农产品,基本实现了生产、供销、信用的“三位一体”。这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时,我们还大力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就业600余人次和增收约450万元。我们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通过参赛活动我们得到一些大企业和科研团队的关注。如:中国科学研究院长江研究所已到我们昭通调研过几次,有意向到昭通研究水产养殖。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让种的人小康,让吃的人健康”的理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扩大种植面积,提升产品品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我们的昭通特色。我们还将开展多元化经营,打造集采摘、垂钓、游乐、科普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的美丽和魅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坚持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取得成功!再次感谢大赛组委会的精心组织和安排,预祝此次大赛所有选手都能取得理想成绩,谢谢大家!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谢谢吴广翠理事长的经验分享。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云南日报记者:结对关系调整后,上海对口昭通已三年,请问三年来东西部协作取得哪些成效?对参与承办第七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有哪些具体考量?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昭通市联络小组副组长、昭通市委副秘书长 金华三年来东西部协作取得成效:2021年来上海和昭通建立结对关系,由上海普陀、闵行、松江三区对口帮扶昭通10个县(市、区)。在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昭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各界包括媒体朋友的关心支持下,上海市援滇干部昭通小组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与昭通干部群众一道勠力同心,携手奋进,主要成效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协作交流之手越握越紧。三年来,协作帮扶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做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协作帮扶体系全面建立,上海对口三区累计帮扶昭通市28所学校、17家医院、63个乡镇、200多个村(社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交融日益密切,沪滇协作走深走实,协作基础稳固厚实。协调两地疫情期间的物资保供、医药驰援,鲁甸“4•06”地震、镇雄“1•22”山体滑坡发生后,上海第一时间响应,进行救灾支援。体现“心连心、手牵手”一家人的深厚情谊。三年来,上海对口三区累计动员200多家东部社会力量为昭通捐资捐物数千万元。二是巩固拓展之基越夯越实。三年多来,共实施了705个项目、上海援建资金达26.04亿元;累计推荐就业岗位近16万个,帮助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近10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8万多人次),转移到上海就业昭通农村劳动力近1.7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近1.2万人次),打造了昭通建工、镇雄五金、大关竹编、盐津大厨、金江船员等劳务品牌;累计完成消费帮扶金额达9.45亿元,在上海市场打响了昭阳红苹果、鲁甸花椒、彝良天麻、盐津乌骨鸡、永善高山冷凉蔬菜、大关筇竹等昭通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开展文旅协作,根据目前不完全统计,上海仅有组织来昭旅游疗休养人数过万人,扩大了昭通的知晓度,扩大了大山大水大峡谷的知名度。累计向昭通选派教育医疗人才近400人次,建设各类专家工作站100多个、带教500多人,助力昭通教育医疗提质增效,建设家门口好学校好医院,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这些举措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筑牢防返贫底线。三是协作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认真落实“4个+”要求,聚焦“三农”工作,围绕云南省“3815战略”、昭通市“六大战略”和“产、城、人”三篇文章,助推昭通六大高原特色农产品。累计引导116家企业来昭投资兴业,实际到位资金达18.34亿元,共建产业园区10个,吸纳农村劳动力近5000人。积极实践“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上海人才、技术、市场和资金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走好农文旅融合之路,建设和美乡村,先后打造威信庄子上、永善强胜村、彝良宝藏村等48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了昭通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苹果产业良种繁育基地和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等,以科技赋能助推昭通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全体上海援滇干部人才衷心感谢昭通市委、市政府和昭通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对沪滇协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双向协作、互惠互利、多方共赢,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促进沪滇两地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参加本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有哪些具体考量:产业发展是昭通“产、城、人”三篇文章的核心关键,也是东西部协作的重要内容。“蠃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是市委、市政府推动昭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宣传推广昭通城市品牌的一张亮丽名片。上海援滇干部将积极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和协作平台作用,积极协助大赛的举办,推进大赛成果转化运用,尽己所能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奔赴、共同发展的目标发挥应有作用。一是,做好宣传推介,协调对口三区有关部门在对口三区主流媒体发布大赛信息,讲好昭通发展、沪滇协作故事,提高社会知晓度。二是,动员企业参赛。协调政府、协会、商会和企业等多种渠道,力争动员更多的优秀企业家和创新创业人才来参赛,拓展商机。三是,做好企业服务。加强与参赛企业沟通,为企业参赛各项活动提供便利,同时,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积极牵线搭桥,努力把比赛成果转化为项目成果,助推昭通高质量发展,推动沪滇产业协作再上新台阶。谢谢!昭通日报记者 :昭通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抓好创业就业工作,请问昭通市在推进昭通高质量创业创新工作中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市人社局副局长 臧尔方感谢您的提问!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昭通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创业就业工作,始终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保障民生福祉头等大事,特别是全面落实省委书记王宁“如何让岗位更稳?如何让收入更高?如何推进返乡创业?”三问要求,“一体推进产业强省、企业兴省、就业稳省”,全力推动促创业、兴产业、带就业“三业融合”发展。我们在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大力推动返乡创业,累计培育打造4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个市级创业孵化园、9个乡村返乡创业园,2023年以来,在孵创业主体388家,引导扶持返乡创业6.59万人,带动18.64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202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昭通市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其中:从“健全创业服务组织化体系、集中打造一批创业载体、加强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实施定制化创业帮扶行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强化创业创新全过程服务、提升创业创新服务能力、优化创业创新环境、营造创业创新浓厚氛围”十个方面,高位推出了“支持创业十条”,构建“政府引导+平台推动+政策赋能+管家服务”的返乡创业“昭通模式”,进一步鼓励支持创业创新,汇聚创业合力、强化创业助力、增强创业动力、激发创业活力、提升创业效力。今年,力争回引5万人返乡创业,创造15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带动10万人就地就近就业。结合此次大赛参赛获奖项目,我们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扶持政策:一是对符合条件大赛获奖者优先给予最高不超过400万元的财政贴息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或者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财政贴息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可享受不超过3次。二是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获奖人员,优先给予不超过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三是对符合条件获奖者,可享受3000元至5000元的创业吸纳就业补贴。四是鼓励创业项目积极参加年度“10大优质创业创新项目”评选,对获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和不高于1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补。五是对大赛获奖项目,可推荐入驻昭通市省级、市级、乡村返乡创业园区,享受创业培训、导师帮扶、场租减免、免费孵化等服务。六是以“提升创业人员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为目标,针对创业者不同创业阶段、不同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提供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免费创业培训。以上扶持政策的具体条件,欢迎大家关注“昭通人社”微信公众号进一步了解,谢谢!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昭通是一片投资开发的热土,近年来外商投资越来越多,为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请问,昭通市是如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并取得了哪些成效?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刘静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立足全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着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化工及新材料、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级”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正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昭通厚积薄发,辐射三省、通达四城,大通道优势逐渐展现,受到了全国各地企业家的青睐,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往来频繁,成为了一片投资热土。同时,我们用好用活产业支持鼓励政策,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主要做法和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位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在手上,党政“一把手”率队外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亲自向上汇报争取相关支持鼓励政策,专题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全市上下营造大抓发展、大抓产业、大抓工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浓厚氛围。二是部门协同专班服务。根据市委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市政府的统筹部署,市投资促进局与市直相关部门,联合成立组建了绿色硅铝、高原特色农业、文旅等十大产业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和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工作专班,实行专班“招”,专班“促”,专班“服”,协同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高质量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产业招商不断提质。今年以来,全市在谈项目156个,投资估算982.99亿元;已签约项目53个,协议投资214.66亿元。三是打造“昭通效率”一流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建立健全营商服务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今年,正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轨道,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了“一盘棋”的局面。同时,创新推出“千名领导挂千企、当好暖心‘店小二’实践活动”,推行“证照分离”、开办企业“一窗通办”等商事制度改革和“一张蓝图”“多测合一”等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土地、环评等要素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一般性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4个工作日,“昭通速度、昭通效率”不断彰显,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爱商”的良好氛围,让营商环境“像空气一样清新怡人”。四是靶向精准策划包装招商项目。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统一思想大抓项目;坚持“谋划为先”,聚焦重点谋划项目;突出“落地为要”,强化保障推进项目。今年以来,在各县(市、区)上报的包装招商引资项目基础上,按照项目要素保障齐全、落地性强的标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为主攻方向,以“5+N”产业发展布局为着力点,推动营造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产业浓厚氛围。今年来,在各县(市、区)区初步研判的基础上,全市包装招商引资项目271个、投资估算2976.75亿元,名列全省前列,其中,高原特色农业项目43个、投资估算109.66亿元;绿色硅铝产业项目23个、投资估算301.75亿元;绿色能源产业项目19个、投资估算801亿元;磷化工及新材料项目25个、投资估算620.8亿元。在接下来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将以市级37个重点项目为依托,做好县(市、区)、市直27家产业部门、驻外招商联络处力量整合,大力开展企业洽谈拜访,推动产业项目招商工作。《礼记》有云:儒有合志同方。借此机会,我们真诚邀请各位企业家朋友参与到昭通开放发展中来。搭乘昭通务实发展的“高速列车”,迈步携手并进的“阳光大道”,强化政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我们真诚欢迎,广大企业家和朋友们,走进昭通、扎根昭通、投资昭通,奋力书写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展新业绩,携手开创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新篇章!谢谢。昭通新闻网记者: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全市“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农业强市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创了新局面。请问,近年来昭通市在“千万工程”建设、农业市场主体培育、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谋划储备工作中,有哪些成效、特色和亮点。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申云虎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一、关于“千万工程”建设的情况近年来,昭通市不断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工作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主要抓手,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两污治理”、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统筹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抓实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持续向好。农村厕所革命方面。全市共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造47330座,完成较大自然村公厕328座。农村两污治理方面。全市130个乡镇和12705个村庄,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81个,覆盖127个乡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0个,覆盖117个乡镇。村庄规划编制方面。全市1149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及审批,其中盐津、威信、水富三个县(市)已经完成省级备案工作,其他县(区)将很快完成备案。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方面。全市上下常态化开展以“三清一改一提升”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全域整治,做到整治全覆盖,卫生无死角。全市11857个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一档标准不断得到巩固提升。二、关于昭通市农业市场主体培育的情况近年来,昭通市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在量和质方面都取得较好成效。一是涉农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昭通市农业企业达到了6002户,比2020年新增250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631户,比2020年新增510户;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1个、省级267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7个;家庭农场4189户,比2020年新增2262户。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不断提档升级,全市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32户,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户、省级80户、市级256户、县级396户;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增幅2022年全省排名第一,2023年全省排名第二。三是培育扶持政策更加完善。出台了《昭通市关于进一步提升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整体效益的十二条工作措施》,对重点培育企业项目给予优先安排;出台了《昭通市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银行贷款财政贴息办法》,对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贷款给予贴息。三、关于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近年来,我们围绕打造千亿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以苹果、马铃薯、竹子、天麻、花椒、特色养殖为代表的六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1+6+N”的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农村群众持续增收。一是实现了规模化。昭通6个特色重点产业在云南“三分天下有其一”。2023年,粮食种植面积760万亩,苹果种植面积8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237万亩,竹子面积628万亩,天麻种植面积9.79万亩,花椒种植面积155万亩。二是实现了标准化。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3个(昭阳苹果、彝良天麻、盐津乌骨鸡及肉牛),特色县2个(大关筇竹和鲁甸花椒),示范县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增“三品一标”190个(绿色食品123个,有机产品67个),“三品一标”有效数626个,绿色食品企业111家,329个产品,面积24.0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55个,地标类产品22个,全国名特优新名录产品7个。三是实现了品牌化。“昭通苹果”区域公用品牌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产品精品培育计划;昭通苹果、昭通天麻、噜咪啦马铃薯片入选全省“10大名品”;大关筇竹笋地理标志商标得到广泛宣传和运用,昭通方竹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有序推进。“昭通方竹笋”“大关筇竹笋”“鲁甸青花椒”等区域公用品牌已开展申报;已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个、市级地方标准3个。大关、盐津、镇雄分别荣获“中国筇竹之乡”“中国方竹之乡”“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称号。四、关于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的谋划储备情况为推进全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明确方向,突出招商重点。聚焦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等农业重点产业和其他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全产业链发展的重点,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招商项目落地。瞄准现代农业发达地区,重点突出做好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知名农业企业招引工作。二是强化项目谋划,充实招商项目库。聚焦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六大重点产业及各县(市、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包装策划一批方向明确、基本要素有保障、建设速度快、经济效益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招商引资项目。三是创新模式、提高招商时效。强化龙头带动,支持“链主”企业通过委托外包、市场采购、投资合作等方式,引进延链补链下游企业和项目,推进产业链聚集和升级;突出市场化思维,积极探索推进中介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加强与市政府驻外办事处、驻外招商联络处以及各县(市、区)投促部门、产业主管部门联系,协同开展招商工作,拓宽招商渠道。2024年上半年,包装农业类项目66个,总投资额184.14亿元,其中1亿元及以上项目47个,投资额180.78亿元。5亿元及以上项目15个,投资额118.9亿元,纳入市级重点招引项目19个,均为1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额113.68亿元,其中5亿元及以上项目11个,投资额97.5亿元。上半年,共签约项目8个,签约金额7.034亿元,目前在谈项目15个,投资规模33.7亿,农业招商取得较好成效。谢谢。北纬29度记者:市委、市政府去年召开了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把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作为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系统研究安排了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和保障措施。请问局长,当前全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是什么?有哪些文旅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市文旅局局长 宋恩骑谢谢媒体记者对昭通文旅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推介。去年以来,昭通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及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部署要求,按照“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市场化”理念,系统盘点论证,明确了全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一)坚持以特制胜,着力叫响“四大品牌”。一是活化“一城”。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保护后利用、先规划后实施”的思路,系统谋划“一张网、两条街、三片区、四个停车场”以及文物保护修缮等重点项目,目前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二是打造“一山”。全面打造大山包世界级旅游景区,系统谋划梳理了八大子项目,其中的关键核心项目昭鲁两江峡谷索道项目已纳入省级文旅重点项目库,正全力开展前期工作。三是升级“一址”。紧紧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谋划实施扎西会议项目集群。目前正争取将扎西会议旧址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是培育“一江”。大力发展水上经济、低空经济。今年3月,我们在绥江召开了金沙江生态旅游推介会,与邻近的9个州(市)签订了金沙江生态旅游联盟协议。(二)坚持全域统筹,着力打造“三条线路”。一是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扎西红色旅游精品旅游线路。二是依托金沙江沿线资源环境优势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客源市场,打造金沙江高峡平湖精品旅游线路。三是立足鲁甸、昭阳至水富昆水沿线古城古镇、古今五道并行等优质资源,打造南丝路五尺道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三)坚持示范带动,着力培育“两个一百”。以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口、游客码头和县城周边为重点,到2025年,培育100个以上乡村旅游点,带动农产品等购物消费100亿元以上。(四)坚持市场导向,着力推动“三个倍增”。一是推动文旅经营主体倍增。二是推动A级景区数量倍增。三是推动人均旅游消费倍增。(五)坚持以文塑旅,着力实施“十项工程”。围绕产业提升、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文艺演出、赛事活动等十个方面,目前我们已谋划储备文旅项目344个,总投资1213亿元。这里,我重点向大家介绍这样几个项目。1.昭通宾馆改建项目、李家花园片区高端民宿项目和170亩土地招商项目。3个项目均是昭通古城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配套项目,所在区域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周围旅游景点、文物保护点多,商业开发价值较高。其中昭通宾馆改建项目估算投资约3.5亿元,高端民宿项目估算投资约1.4亿元,170亩土地招商项目总投资约12.3亿元(含工程费用约9亿元)。2.昭鲁两江峡谷索道项目。该项目是串联大山包一级公路(G356)和都香高速(G7611)形成闭环的最后6公里,是发展环大山包文旅项目集群的“生命线”和“破题之路”,估算投资约6亿元。3.威信扎西红色文化旅游研学项目。该项目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拟建设以扎西会议精神为主导的小型红色文化主题研学教育基地,开发研学体验项目,估算投资约5亿元。4.巧家黎明码头低空旅游主题港项目。项目位于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占地约216.6亩,拟建设游客中心、航服中心、半山酒店、黎明码头、滨水商业街、亲水戏水新业态等,估算投资约4亿元。今天向大家介绍的这几个项目,都是反复论证、精心筛选的。因时间关系,昭通还有许多好的文旅项目不能一一介绍。在此,诚挚邀请广大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宣传推介昭通文旅,让更多的朋友和客人走进昭通、了解昭通、考察昭通、投资昭通、共享昭通发展成果。谢谢大家!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的踊跃提问,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也感谢往届参赛选手的交流分享!通过刚才各位发布人的介绍,我们对第七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的筹备情况、相关政策和大赛流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创新创业是实现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不竭源泉,我们要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为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提供聚集与融合的平台,为企业创新、人才创业、成果转化提供最直接的交流融通渠道。在此也希望各位记者朋友策划好宣传好报道好本场新闻发布会及第七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的赛事活动,着力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昭通篇章加油鼓劲。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昭通新闻网

2024-07-29

278

6月28日,昭通市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二场矿山整治修复专题新闻发布会。矿山整治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落实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昭通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积极推进矿山整治修复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20年以来,全市煤矿从100座减少到60座,规划每年产能3245万吨,基本形成以镇雄为核心,昭阳、彝良、威信、盐津、绥江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同时,把矿产资源“打非治违”的巡查责任落实到监管部门、属地乡镇、村组,建立起责任到人、职能到位、全面覆盖的动态巡查责任体系。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巡查3700余次,出动巡查人员17000余人次、车辆3700余辆次。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原则,我市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对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和赤水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开展综合治理,累计完成401座废弃露天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任务,修复面积达1.24万亩。通过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有效消除或减少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恢复受损山体、修复损毁土地、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和植被覆盖率,减缓石漠化发展趋势,维护了生态屏障功能,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目前,我市通过强化规划管控、建立审查机制、压实修复责任等举措,正持续推进矿山监管工作。下一步,将继续紧盯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攻坚突破,全力以赴做好矿山整治修复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鲁甸县、巧家县、彝良县、大关县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云南日报》和昭通市融媒体中心所属的《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新闻网等媒体记者就各自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提问。
昭通新闻网

2024-06-29

159

发布会现场4月25日上午,我市召开《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各位领导,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即将正式施行,为做好《条例》的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条例》的内容、支持《条例》的实施、参与到《条例》的运行监督中来,我们专门召开本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人大常委会曹阜洪秘书长围绕《条例》的出台背景、主体内容及颁布实施情况等作新闻发布。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新闻网、微昭通、北纬29°、昭通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昭通市人民政府网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此外,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及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以及与《条例》工作内容相关联的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也参加了本场发布会,在此一并表示欢迎!本场新闻发布会就一项议程,有请昭通市人大常委会曹阜洪秘书长作新闻发布。新闻发布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曹阜洪: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3月27日,经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查批准,昭通市人大常委会于3月28日发布公告予以公布,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王斌主任主持召开了《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实施座谈会,就《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认识,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整治提升人居环境;要统筹新闻媒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切实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报纸有文字、网络有专题,切实提高全社会对《条例》的知晓度和遵守《条例》的自觉性;要齐心协力、贯彻实施,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统筹力量、协调联动,抓好贯彻落实。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新闻发布会,我代表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地方立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对《条例》的立法背景、制定过程以及主要内容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一、《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的立法背景乡村清洁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条例》对于巩固昭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健全完善乡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解决乡村清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制定乡村清洁条例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统筹好乡村清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二)制定乡村清洁条例是完善乡村清洁法规体系的现实需要。从实践情况来看,我市迫切需要制定一部规范乡村清洁的地方性法规,有利于加快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总体来看,我市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把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清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制定乡村清洁条例是优化乡村发展环境的重要保障。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环境优美、卫生整洁、乡风文明是吸引游客和投资的必要条件,因此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硬实力”和“软实力”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市乡村清洁的情况来看,乡村清洁基础设施薄弱,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给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各地虽制定了村规民约,但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有限。因此,亟需制定法规《条例》来进行规范、约束和保障,推动乡村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二、《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的制定过程按照市委的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将《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纳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及2023年度立法计划。2022年8月,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立法起草领导小组,根据立法要求和立法程序,完成了《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2023年8月,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提请审议《条例(草案)》的议案。2023年8月21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2023年12月26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024年2月22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别对《条例(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审议期间,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条例(草案)》及说明在昭通人大网、昭通日报上全文公布,发送到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有关部门和机构、立法咨询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多次深入昭阳、镇雄、彝良、大关等县(市、区)进行调研座谈,进一步听取了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市直相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干部、村干部、村民代表的意见,经多次修改完善草案后,书面征求了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意见。《条例》经2024年2月22日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24年3月27日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的决定。2024年4月1日昭通日报、昭通人大网站公布《条例》全文。三、《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的主要内容《条例》不分章节,共25条,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职能职责划分、保障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以及乡村清洁的禁止性行为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一)条例明确了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条的界定,明确在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垃圾、污水、废弃物等的收集、处理和村容村貌的日常维护等活动,适用本条例。乡村清洁工作遵循政府主导、村(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多元投入、统筹推进的原则。(二)条例详细划分了职能职责。《条例》明确了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乡镇(街道)在乡村清洁工作中的法定职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清洁工作的领导,将乡村清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乡村清洁监督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乡村清洁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考核等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乡村生活垃圾、集镇生活污水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指导;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发展和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教育体育、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乡村清洁工作,协同实施本条例。(三)条例强调了保障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条例》鼓励引导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可以通过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约定乡村清洁内容,制定乡村清洁管理制度。鼓励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确定保洁方式、保洁人员聘用、清洁费用收支等事项。同时,明确了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收取的清洁费应当专款专用,定期公布清洁费收支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四)条例对乡村清洁的禁止性行为及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随意丢弃、倾倒、抛撒、堆放、焚烧生产生活垃圾;在指定地点以外堆放、倾倒、弃置建筑垃圾;占用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堆放农家肥、秸秆、建筑材料等物料等8类突出问题分别作了禁止性规定。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同时,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乡村清洁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乡村清洁管理职责的,依照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条例》作为我市首部涉农法规,不仅填补了我市在乡村清洁工作方面的法律空白,更为我市乡村清洁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这标志着我市在依法整治乡村环境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于提升乡村整体形象和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坚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必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我们期待看到乡村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丽,农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最后,再次感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欢迎社会各界对《条例》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提出宝贵意见。同时,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谢谢大家!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谢谢曹秘书长!随着我市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深入开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我们的乡村面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改变,群众对提升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期盼,对美丽、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的颁布实施,正当其时、正应其势,不仅为我市的乡村清洁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污水、废弃物等的处置进行了明确的规范。要让我们的乡村美起来、亮起来,不仅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各级职能部门的齐抓共管,需要我们乡村基层组织勠力同心,也同样需要我们媒体帮助宣传、推动和监督,需要我们广大群众的广泛支持和主动参与。我们殷切期待,通过《条例》的颁布实施,通过各方面的群策群力,我们的乡村会变得更加舒适,人民群众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昭通新闻网

2024-04-25

185

4月12日,昭通召开水资源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现场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前来参加昭通市2024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昭通市水资源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他们是:市水利局副局长柯恺先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总督查罗雪飞先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凌波女士;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铁豪娜女士;巧家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姒清政先生;永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方玉先生;水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绍雄先生。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新闻网、昭通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微昭通、北纬29°、昭通市人民政府网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此外,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巧家县、永善县、水富市政府新闻办及生态环境分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在此一并表示欢迎。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主发布人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提问。新闻发布市水利局副局长 柯恺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昭通市水利局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水利工作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现在我就全市水资源保护管理及下步工作打算,向大家作简要介绍。一、全市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昭通市水利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为重点,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和用水权制度改革等决策部署落实,大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水资源刚性约束持续加强。会同市发改委制定昭通市“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指标分解到年度,落实到县(市、区)。2023年全市年度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均完成省级下达控制指标。组织编制完成赤水河流域、洒渔河流域、牛栏江流域(昭通部分)、横江(含关河)流域、白水江流域(云南部分)水量分配方案。二是节水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编制完成昭通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并认真实施。2023年,镇雄县、威信县、绥江县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工作,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昭通学院、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建成“节水型高校”,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企业。三是水生态保护治理加快推进。编制完成横江、洒渔河、白水江3条江河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全面加强中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2023年全市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接入率100%,月平均达标率99.84%。中型水电站接入率100%,月平均达标率100%;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扎实开展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45个,全力维护河湖水域岸线。建立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实行动态管理,持续开展年度安全保障达标评估,达标率100%。四是用水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推动用水权改革交易落地。2023年,水富市率先在全国水权交易平台完成云南省首单水权交易,全市水权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为积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提高全市水资源利用效益。五是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不断加快。加强与林草、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以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对接协调,严格落实水土流失治理责任。2023 年,全市累计完成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550.42平方公里。二、2024年工作思路和打算2024年,按照国家、省和市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部署,我局将坚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强化取用水监督管理,夯实水资源管理能力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一是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及强度双控制度,认真开展金沙江、南广河、洛泽河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加强水资源调度配置,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二是进一步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扎实开展县级以上城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提升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三是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落实,进一步健全节水管理工作机制,完成盐津县、水富市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四是进一步强化水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推进河(湖)长制落实,深入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做好重点江河生态流量目标管控,认真开展南广河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加强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保障重要江河生态流量。五是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24年,计划完成新增400平方公里以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扎实推进4条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动8个县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的前期储备工作。六是进一步做好水资源保护管理宣传。积极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机,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增强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谢谢柯恺副局长!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云南日报记者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昭通市水资源总体较为丰富,自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来,全市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请问,目前全市水环境质量的具体情况如何?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杨凌波回答: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昭通市处于金沙江下游右岸和长江上游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汇水区域,共有金沙江下游、长江上游干流和乌江三大水系。近年来,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理念,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不断推进三大水系保护修复、赤水河(昭通段)保护治理、重度污染水体脱劣、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一是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为客观全面掌握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十四五”共设置5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国控断面14个、省控断面22个、市控断面14个),其中,金沙江流域设置32个断面,乌江流域设置4个断面,长江上游干流设置14个断面。每年制定《昭通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按方案规定的范围、项目、频次、方式等开展水环境质量监测,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进行水质评价。2023年,全市5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首次达100%、优良率达98%。二是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2023年全市共20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个市级饮用水源地、19个县级饮用水源地),市级饮用水源地每月监测1次、县级饮用水源地每季度监测1次,地下水每半年监测一次。2023年全市2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三是全面完成省下达水环境质量指标任务。2023年,省级下达昭通市指标为: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省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95.5%,国控、省控断面无劣V类水体。实际完成情况为:全市1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22个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95.5%,国控、省控断面均无劣V类水体。圆满完成省级下达指标任务。四是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及排名不断提升。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2021年—2023年,昭通市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分别是第29名、第17名、第11名,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地级城市前30名且排名不断上升。2022年,昭通国控省控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全省16个州(市)第二名,2023年排第一名。2021年-2023年,全市50个断面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2%、96%、100%,水质达标率不断提升。在下一步工作中,昭通市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促进全市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并不断改善。谢谢!昭通日报记者: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住建部门作为全市城市供水行业主管部门,请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铁豪娜回答: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昭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强化统筹,督促指导11县市区住建部门加强对老旧破损管网更新改造,有效降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强化节水宣传,指导昭通市2所高校开展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一、加大管网漏损率治理,降低自来水漏损量。一是认真实施项目,最大限度争取资金支持。结合国家对燃气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支持政策,2023年指导昭阳、鲁甸、巧家、镇雄等县区谋划包装燃气、供水、排水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19.8亿元,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计划2024年年底全部实施完成。二是强化管网巡查,降低自来水漏损量。督促指导供水企业成立管网巡查维护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技术骨干,定期不定期开展管网技术探漏。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管网爆管渗漏举报工作,及时对漏损点进行维修处理,有效减少漏损量。目前,昭通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已由2022年的13.75%降低至11.95%,其中威信、盐津、大关、永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已降低至9.8%以内。二、强化节水宣传和节水高校创建,节约水资源。一是多维度宣传,培养全民节水意识。指导11县市区供水主管部门联合供水企业开展线上线下节水宣传活动,综合采取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介上播放节水宣传片,组织群众进行集中宣讲、利用政务大厅服务窗口宣传、进楼栋宣传、在户外张贴栏宣传和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和横幅等方式,引导群众节约用水,培养广大人民群众节水用水意识。二是加强政策指导,全力创成节水型高校。昭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严格按照省级安排部署,加强与省住建厅沟通汇报,研深悟透节水型高校创建指标。及时组织昭通市水利局、教体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指导昭通学院、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开展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2所高校已于2023年12月29日成功创建成云南省首批50座节水型高校。下步工作中,昭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严格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强化供水管网漏损督促检查。持续用好国家对老旧管网更新改造以及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政策,指导11县市区住建部门积极谋划包装供水管网及老旧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力争再用2年时间对材质落后、使用年限较长、运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规定等条件的供水管道和设备进行全面更新改造,同时做好智慧水务、管网分区计量、优化供水压力调控,提升管网运行能力和供水智慧化管理水平,确保到2025年全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9%以内,有效减少供水漏损。<p 5"=""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0px; font-size: 16px; padding: 8px 0px;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px; text-wrap: wrap;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justify;">回答完毕,谢谢大家!昭通新闻网记者:据了解,全国即将开展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我市水资源十分丰富,请问,我市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将如何开展?市自规局副总督查 罗雪飞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关键因素。根据自然资源部对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的要求,开展水资源基础调查是全国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之一,全国计划于2024年起组织开展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全国水资源的总量、分布及特点,为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一、我市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任务(一)水域空间调查。以国土“三调”和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水域范围为基础,调查我市辖区内的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等水域丰水期和枯水期一年两次的水面范围、面积等情况,坑塘的范围、面积等情况。(二)水储存量调查。包括地表液态水储存量、地表固态水储存量和地下水储存量。开展水下地形测量,调查我市江河、湖泊、水库、坑塘枯水期水储存量以及地下水储存量。(三)水资源量调查。从水利部门获取地表水资源量相关数据,掌握各县(市、区)、各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开展我市地下水资源周期和年度调查评价,掌握各县(市、区)、各流域的地下水资源量。(四)水资源质量调查。调查获取全市地下水、重点地区地表固态水等水资源的质量。(五)年度变化调查。对水资源主要指标开展年度变化调查评价,包括湖泊、水库和重点江河水体储存年度变化量,地下水储存年度变化量,河湖库塘水面面积年度变化等,掌握水资源年度变化情况并形成年度成果。(六)水资源专题调查评价。面向重点区域,针对自然资源管理需求,围绕水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开展专题调查评价工作。二、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时间2024年至2025年,部署我市水资源基础调查任务,并完成相关调查准备工作,组织开展好实地调查。2025年下半年,汇总形成水资源基础调查基本数据。2026年,完成水资源调查评价,形成全国水资源基础调查成果。谢谢。昭通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之一。近年来,巧家县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请介绍一下你们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巧家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姒清政回答: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巧家县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严控“三条红线”,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不断夯实水资源管理基础,努力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我们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坚持保护和治理并重。巧家县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把水政水保执法监管与水土流失治理、河(湖)长制等工作有机结合,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水政水保监察执法,依法治水管水。2023年以来,开展水行政综合执法检查15次,依法整治河道违法问题12个。新审批取水许可5件,依法许可取水44件,许可水量4.83亿立方米;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0个,编制实施水土保持范围731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平方公里。排查整改河(湖)“四乱”问题1个,整改销号“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问题13个;清理河库渠70次,清理河库渠垃圾55吨。二是科学配置水资源。巧家县坚持开源节流并重,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防止用水量过快增长。在水资源紧张区域,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水库、塘坝、渠堰等蓄水工程和引水工程管理,进一步优化供水方案,适时修订水库应急供水方案,通过对用水需求量的精细化计算,采取以需定供、分时段供水的方式,最大限度有效保障灌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全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农村饮水工程水价改革,通过建立健全机制,采取“一库一策”“一区域一方案”等措施,分级、分类制定水价,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通过水价的不断调整和水市场的建立,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截至目前,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9万亩。三是加强水生态修复。巧家县以生态为本底、群众需求为主线,认真推进河库生态修复和保护,2023年,投资1.05亿元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1万亩,退化林修复9.9万亩。扎实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向金沙江投放生态鱼苗56万尾。积极推进县域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结合“月月植树”活动在河库沿岸植树52万株。投资6.5亿元,建成8千米滨江美丽岸线及水生态科普园、古树公园等9个景观节点,形成水清岸绿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休闲徒步健身、网红打卡靓丽风景。在此,我也代表巧家县政府欢迎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在座的同志们到巧家亲水乐水,一起为巧家水资源保护献计助力,谢谢大家!云南日报记者 : 各位发布人好,据了解,永善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干旱缺水是全县制约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突出“瓶颈”。请问,为破解这一难题,永善县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永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杨方玉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永善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干旱缺水是全县制约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突出“瓶颈”。为破解缺水困局,一直以来,永善县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兴水利、助农事、惠民生、促发展。我们在应对干旱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守牢饮水安全“底线”。永善县已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669件,生活用水均达到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同时,制定了县、乡、村三级饮水安全和城乡供水、集中水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常态化排查饮水安全风险。3月以来,面对持续干旱气象影响,已启动重点水库水量每周调度机制,实时掌握蓄水情况。为逐步提升饮水质量,投资9.99亿元,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和城乡供水一体化两个“三年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再建2件水源工程、24座水厂、10件水厂改造和管网延伸工程,建成后超38万群众饮水质量进一步提升,城乡供水“五同”格局基本构建,“水网电网化”运营基本实现。二是保护水资源“红线”。永善县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严守水资源保护“三条红线”“四项制度”,狠抓水资源污染防治。“十三五”以来,整合5.7亿元投入到金沙江岸线修复、“一水两污”、水源地保护等生态项目建设,河库沿岸新植树木33万余株,划定饮用水源地14个,新建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3个、提标改造4个,清理河湖库渠85条,成功打造省级美丽河湖4个,水资源管理更加集约高效,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三是筑造节约用水“基线”。组建最严格水资源考核、节水型社会建设等领导机构,出台水资源开发利用、计量监管、双控行动等指导文件,严格落实用水管水机制,以水价机制为核心,以奖补机制为保障,将节约用水纳入河长制考核、村规民约等内容,压紧压实机关单位、取用水主体节水责任。持续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强化老旧管网维修改造,大力推广新型材料和节水技术,严格控制新建管网施工质量。持续提高节水器具覆盖率。大力推广使用自动感应水龙头等节水型器具,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持续扩大节水意识普及率。强化节水宣传,开展节水型机关、学校、企业等创建,通过公交车、出租车、城市LED显示屏播报节水公益广告,大力营造人人爱水、家家节水良好氛围。以2023年为例,永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03亿立方米,通过实行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实际用水9534.96万立方米,节约用水765万立方米。四是建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线”。强化水源地保护,持续加强水源地水生态保护,生态植被恢复。做到水库建成一座,水源地划定一处,水生态保护一片。强化蓄水工程增效。计划到2025年,建成水库13座、塘坝58座、蓄水池11800个,蓄水能力达到9500万立方米,再度提升48万余人饮用水质量,有效保障28.5万亩耕地灌溉用水。强化节水设施提质。新建和提升改造渠道840.2公里、灌溉管道846.5公里,减少水资源无效浪费。实施“水润金江”行动。用三年的时间,投资2.72亿元,新建抗旱池4000口、灌溉管道渠道700公里,大力提升沿江干热河谷地区产业发展灌溉用水质量。强化节水机制建设。建立以水价机制为核心、奖补机制为保障的用水管水机制,以水费收缴推动节约用水。逐步建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格局。回答完毕,谢谢大家。北纬29度记者: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北纬29度记者。新修订的《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请问水富市结合《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地下水的管控工作?水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绍雄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水富市地下水资源的关心。水富市位于云南省最北端,金沙江和横江在境内交汇后流入长江,境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是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0.85亿立方米。单从数据上看,我们的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们十分谨慎。目前,水富市共办理了10(件)地下水取水许可电子证照,许可水量37.2万m³/年。按照地下水管控的工作要求:“对已经超出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的,不予批准新增取用地下水”。为推动水富全域旅游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2023年8月,水富青云发展有限公司提升改造邵女坪4A级景区,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取用地下热水的需求。为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控,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新增的地下水取用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摸清底数,掌握实情。通过数据梳理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对境内各地下水取用水用户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充分了解取用水用户生产经营发展用水需求,核实地下水取水口的数量、分布及特性。随着城镇供水管网的延伸覆盖,通过接入和使用城镇供水管网供水,有效降低了地下水开采总量,部分用水户的地下水取用水指标出现节余。例如:云南水富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的西部大峡谷景区接入城镇供水管网,解决餐饮住宿用水后,每月节约地下水约0.3万立方米;水富理世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接入城镇供水管网后,每月节约地下水约0.4万立方米等等。二、加强监督,依法管控。对境内地下水年许可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安装取水在线计量设施,加强对地下水取用水的监督。锚定2025年水富市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水富市地下水资源利用与管控计划》,通过逐年控制用水户许可取水量,发展城镇供水管网置换地下水和依法依规注销有效期满,未申请延续或连续停止取水满2年的用水单位的取水许可证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控。2023年,依法注销了地下水取水许可证1本,减少年取水量0.3万立方米。三、吃透政策,服务交易。我们认真落实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水权交易相关政策,主动向国家、省、市级水利部门请示、咨询水权交易相关业务,切实推动用水权市场化交易。针对水富青云发展有限公司拟使用地热温泉水用于景区旅游发展,了解到水富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地下水取水指标有节余且愿意交易后,经双方协商,于2023年12月29日在全国水权交易平台完成了云南省首单水权交易,交易水权为地下水(温泉)取水权,交易水量为3.6万立方米。2024年4月2日,这单水权交易作为兴水润滇“典型引路法”案例向水利系统推介。水富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和计划用水管理,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和服务能力的同时,运用市场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了在不突破用水总量约束限制,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水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节约用水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务院于2024年3月9日正式公布了《节约用水条例》,将从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请问,我市将如何抓好《节约用水条例》的贯彻落实,合理保护利用我市丰富的水资源?市水利局副局长 柯恺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昭通地处长江上游,境内有大小河流393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8亿立方米,总体呈现“总量大、利用难、灾害多、成本高”的水情特点。今年,我市再次遭遇严重气象干旱,我们积极开展筹资助水、全民找水、天上要水、管网补水、地下提水、工程调水、人工送水、全民节水“八水行动”,全力抗旱保供水,取得了较好成效。节水既是现实所需,更是发展所需。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推动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水资源的有力支撑。国务院颁布和施行《节约用水条例》,全面规范节约用水工作,必将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的新时代治水思路,全力做好水生态保护、水问题破解、水安全保障工作,推动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我们要认真抓好《节约用水条例》的贯彻落实,有效引导和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的良好氛围,提升全民节水意识和节水技能,推动我市节水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一是开展学习宣贯。组织全市水利系统把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节约用水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向社会公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节约用水条例》的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让节水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二是抓好用水管理。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落实用水定额制度,对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强化重点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监管,强化违规取用水行为查处,完善取用水监测计量体系,实行计量收费等。三是推广节水措施。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加强工业企业内部用水管理,要求工业企业采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推进工业节水减排,抓好非常规水利用工作。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四是加强监督执法。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动执法人员深刻领会《条例》精髓,熟知各项内容,准确把握各项规定,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照《条例》规范执法程序,严肃查处违反《条例》的各种行为。谢谢!提问环节结束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的踊跃提问,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我们得以生存、繁衍、发展的根本所在!千百年来,从宏观层面看,华夏大地上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变迁,无不与“水”之一字密切相关。可以说,如何加强水资源保护是我们每一代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昭通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统筹协调、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同向发力,切实筑牢水资源管理基础,不断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为全市水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所以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帮助、支持昭通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新闻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我们群策群力,共同保护好我们有限的水资源,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助力。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昭通新闻网

2024-04-12

212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24年2月23日上午,在昭通国际会议会展中心101会议室,举行昭通市着力加强品牌建设 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新闻发布会,邀请昭通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记者 赵嘉 摄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昭通市“着力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的光临!近年来,昭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昭”字号的“品牌力”不断跃升、“影响力”迅速扩大,品牌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彰显了新时代的“昭通印象”。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昭通市人民政府和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就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首先向大家介绍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夏维勇先生;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孔令影女士;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宋恩骑先生;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昭通市“10大品牌”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丁勇先生。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以及昭通市各有关部门昭通市“10大品牌”获评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欢迎大家的光临!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首先,有请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夏维勇先生作发布。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夏维勇发布新闻(记者 赵嘉 摄影)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夏维勇: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昭”亮未来,“品”行天下。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着力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新闻发布会,发布昭通市“10大品牌”。在此,受市委书记苏永忠同志,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同志的委托,我代表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对获评昭通市“10大品牌”的优秀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昭通发展的广大新闻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昭通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牵挂的地方,是中原由川入滇“第一关”、红军主力入滇“第一站”、人力资源全省“第一多”、绿色能源全省“第一强”、磷矿资源全省“第一富”。近年来,昭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品”的提升、“牌”的传播、“质”的基础,“昭”字号的“品牌力”不断跃升、“硬实力”加速凸显、“影响力”迅速扩大,品牌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彰显了新时代的“昭通印象”。主要工作有3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念好“山字经”——绿色昭品出大山。昭通地处北纬27度、东经103度,是绿色农产品的优质产地,磅礴乌蒙处处有“山珍”,数万特产店时时有“绿品”,“10大绿色昭品”走出大山、“10大区域公用品牌”享誉全国。昭通,是世界优质天麻种源基地、是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是中国筇竹之乡、是中国南方最大优质苹果基地、是中国高原苹果之城。昭通,100万亩苹果“苹”平安安、香甜脆爽,10万亩天麻食“药”同源、养生佳品,230万亩马铃薯独“薯”一帜、甜糯鲜香,600万亩竹子“竹”步高升、郁郁葱葱,155万亩花椒“椒”香四溢、清香扑鼻。昭通,还有永善的枇杷鲜嫩多汁、威信的猕猴桃果香飘逸、绥江的半边红李子脆甜爽口、巧家的小碗红糖味香浓郁、盐津的乌骨鸡爽滑细嫩。从田间到餐桌、从源头到终端,呈现自然最美的滋味,饱含大地纯净的芬芳,诚邀您走进昭通,来一场“昭品”之约,尝生态山珍、享自然馈赠。第二,打好“特色牌”——美味佳肴等您来。美食是最美的邂逅,小吃是最好的相逢,品味是最值的等待,每一次探寻“10大老字号”、品尝“10大名特小吃”,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与生态的接触、与味蕾的碰撞。昭通,“名小吃”火爆出圈。昭通“小肉串”麻辣鲜香一应俱全、唇齿留香,一串烤肉、百种风情,全国门店超过7000家;昭通凉粉、鲁甸麦芽糖、镇雄三角汤圆、彝良桐子叶粑粑、威信扎西烙锅、大关月饼,个个有特色,个个有亮点。昭通,“特色菜”耳熟能详。天麻汽锅鸡作为最具代表的昭通特色菜之一,被评为“中国菜”云南十大经典;鲁甸的清真烤全羊、彝良的天麻刺身、永善的红烧蹄膀、绥江的“品芋火锅”,道道是美味,道道是经典。昭通,“老字号”走出街巷。“翠华贡茶”传承百年、只做有机,品一盏,茶香浓郁、滋味甘醇;“醉明月酒”纯粮酿造、屡获殊荣,尝一口,窖香浓郁、落喉净爽;“四季挂面”品质立企、良心制面,吃一碗,色正味美、劲道十足。从特色小吃到主食“硬菜”、从美酒茗茶到鲜香“食尚”,体现技艺传承、展示人间百味,诚邀您走进昭通,来一场美食之约,品人间烟火、享地道美味。第三,做好“旅文章”——无限风光在眼前。3744米的海拔高差,造就了昭通大山大水大峡谷的独特景观,绘就了如诗如梦的美丽画卷,“10大文化旅游品牌”让您满载惊喜。昭通,山不在高。乌蒙山延绵千里,留下了“乌蒙磅礴走泥丸”的伟人名篇;巧家药山雄踞群峰,享有“植物种质基因库”“药材资源宝库”的盛誉;昭阳鸡公山威武雄壮,被誉为“中国最深的玄武岩大峡谷”。昭通,水不在深。赤水河起源昭通,享有“英雄河”“美景河”“美酒河”的赞誉;金沙江穿境而过,高峡平湖造就了“金沙江畔·水韵巧家”“康养旅游目的地”绥江、“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黄连河瀑布成群,被誉为“中国瀑布之乡”。昭通,景不在多。千年昭通看朱提(shū shí),百年昭通看古城,昭通古城再现“会馆之都”“商贾重镇”昔日繁华。盐津豆沙关“脚踩五尺道、一目三千年”,“扎西会议”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小草坝、铜锣坝景区满目风景、如人间仙境。从峡谷到“云巅”、从瑰宝到“重器”,展示的是鬼斧神工、描绘的是诗情画意,诚邀您走进昭通,来一场山水之约,沐自然之美、享旅游之趣。当前的昭通,正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在资源开发上打造“产业引擎”、在城乡发展上建设“和美乡村”、在群众增收上跑出“加速度”,品牌意识、品牌创建、品牌竞争加速提升。未来的昭通,将继续坚定品牌引领、品位提升、品质塑造,努力成为云南综合交通发展最好的州(市)之一、壮大资源经济最好的州(市)之一、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快的州(市)之一、人力资源开发最好的州(市)之一。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品牌是高质量的“代名词”,是企业信誉的“硬通货”,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将以发布“10大品牌”为契机,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打造更多“昭通精品”,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擦亮更多“金字招牌”。殷切期望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昭通、走进昭通、支持昭通,共促品牌建设、共赢美好未来。谢谢大家!宗霞:谢谢夏维勇先生。绿色昭品出大山,美味佳肴等您来,昭通无限风光,期待大家的光临!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大家关心、关注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中国文化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中国文化报记者:昭通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请问,昭通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优势和特色?这次“昭通10大文旅品牌”的评选,是不是意味着昭通将重点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总体考虑是什么?谢谢!宗霞:文旅方面的问题有请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宋恩骑先生作回复。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宋恩骑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宋恩骑:感谢媒体朋友对昭通文旅产业发展的关注。首先,我从3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昭通文旅产业的优势和特色。一是文明沃土、底蕴深厚。昭通是600万年前的物种“避难所”,水塘坝研究成果曾入选“2020年度人类起源研究十大新认知”。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以来,昭通便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的美誉。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设立朱提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会馆林立的昭通古城、有探源思索文明的朱提故城、有“一目三千年”的盐津豆沙关、有被誉为“滇中第一石”的孟孝琚碑、有“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的袁滋摩崖石刻、有“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的“扎西会议”旧址,是新中国33位军事家之一的罗炳辉将军故里,是全国第六个“文学之乡”。二是休闲安逸、美食荟萃。昭通年平均气温1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中国气象局认定的“避暑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天气网评定的“中国天气·避暑之城”。曾经的昭通商贾云集、马帮四至,天南海北的美食在这里交流融合,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昭通美食,苹果宴、天麻宴、马铃薯全席,盐津大厨、油糕饵块稀豆粉、小肉串,让人口水直流,味蕾大开。三是山高谷深、景观壮丽。大山包素有“中国黑颈鹤之乡”“中国最美湿地”之称,是翼装飞行世界杯协会评选认定的“世界最高公路直达跳点翼装飞行场地”。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大世界级巨型水电站形成的500公里高峡平湖,烟波浩渺、充满诗意。昭通文旅资源十分丰富,全国8大旅游资源种类,昭通样样都有。昭通古城、大山包、扎西红色小镇、金沙江水上乐园,都是游客心目中的网红打卡地。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实施《昭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昭通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规划和行动,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大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昭通文旅产业发展的总体考虑是:坚持“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市场化”理念,以把昭通中心城市建成游客首选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为引擎,以“四个一”旅游品牌建设为重点,以塑造昭通旅游鲜明地标为突破,加快文化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和服务提升,为游客打造吃得过瘾、住得舒心、行得便利、游得尽兴、购得满意、玩得开心的产业体系,着力把昭通建设成为滇、川、黔、渝具有竞争力、吸引力的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此,我们启动了“十大行动”:一是实施重点品牌培育行动。重点是活化“一城”、打造“一山”、升级“一址”、培育“一江”,把大山包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景区、申报昭通古城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扎西会议旧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实施精品线路提升行动。重点打造扎西红色旅游、南丝路文化和金沙江高峡平湖3条精品旅游线路。三是实施乡村旅游提质行动。围绕中心城市、重点线路、重点景区和特色村寨,打造100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四是实施文化培根铸魂行动。加强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文化演出、赛事活动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五是实施重大项目支撑行动。坚持全域、全要素和全产业链理念做好文旅项目的策划、储备和实施。六是实施配套设施提速行动。重点做优交通体系,做特住宿体系,做靓休闲设施,做优智慧服务,全方位提升游客体验。七是实施产业业态赋能行动。发展地方美食,拓展“旅游+”、“+旅游”业态,构建融合发展格局。八是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推动旅游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传统文旅企业创新发展,维护好涉旅企业、入昭游客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服务游客能力和水平。九是实施宣传营销拓展行动。让更多游客了解昭通、走进昭通、感受昭通、爱上昭通。十是实施人才队伍支撑行动。引进和培育一批善策划、会管理、懂营销的文旅人才,为昭通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千秋作卷、山河为答。古老神秘、自然壮美的昭通,时刻欢迎大家来体验打卡。谢谢!云南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云南经济日报记者:名特小吃蕴涵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印记,与大众生活、社会消费息息相关,我们注意到这次昭通“10大品牌”评选把名特小吃列入其中,请问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下步在名特小吃产业培育促进消费上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宗霞:这个问题有请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孔令影女士作回复。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孔令影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孔令影:感谢记者朋友对昭通地方特色美食的关心、关注。名特小吃作为一个地方饮食文化的代表,是人们心中一份刻骨铭心的乡愁,也是人们流连一个地方的理由。此次昭通“10大品牌”评选将名特小吃列入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弘扬美食文化。中国食文化历史久远,是中华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名特小吃是一个地方长期饮食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将名特小吃纳入评选,就是为弘扬中华传统美食文化,进一步传承、整理和挖掘昭通地方特色饮食的影响力。二是助推质量强市建设。推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需要一批知名品牌来支撑,将名特小吃纳入评选,充分彰显了名特小吃在推进品牌和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落实全市质量强市战略的具体举措。三是丰富文旅内涵。吃是旅游业发展的六要素之一,人们出行首先就要考虑哪里吃、吃什么的问题,将名特小吃纳入评选,就是要通过特色小吃培育,持续完备旅游要素,丰富旅客出行体验,助力文旅产业加快发展。四是促进消费升级。餐饮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名特小吃纳入评选,就是为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美食,培育和推广昭通小吃品牌,打造餐饮服务业发展新亮点,繁荣活跃消费市场,拉动消费升级、促进经济稳增长。下一步,我们将着眼全市质量和品牌强市建设工作大局,积极适应餐饮服务业发展需要,深入培育和打造地方特色小吃,充分展示昭通餐饮的特色魅力,不断构建餐饮消费新格局,推动实现名特小吃“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是传承固本夯基础。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美食文化,强化政府、部门、企业多方协同,深入挖掘和传承名特小吃的历史与文化,着力完善品牌保护体系,打造文化传承载体,不断厚实名特小吃品牌价值,提升名特小吃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二是跳出产地做市场。树立本产区寻常、产地外为特的理念,引导市场主体抢抓扩内需政策机遇,加强经营体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提升企业化、专业化经营能力,不断畅通销售渠道、开拓消费市场。三是创新提质优服务。引导市场主体积极适应多样化的消费认知和消费习惯,加强技术工艺、产品服务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特产向大食品、快速消费品转变,使名特小吃走进更多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四是错位发展激活力。加强统筹谋划,突出小肉串等名特小吃,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发挥行业协会、联盟的作用,推动企业交流和行业自律,引导名特小吃错位发展、良性竞争,提升名特小吃产业化发展水平。五是宣传推广浓氛围。定期举办名特小吃节、美食文化节等活动,通过社交媒体、美食节目、旅游指南等多种形式宣传,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大型展览展会平台作用,持续加大品牌推介力度,不断提升地方名特小吃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谢谢!人民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 赵嘉 摄影)人民网记者:据了解,昭通市“10大品牌”评选应该是第一次,能否介绍一下整个评选流程,以及如何运用好这次的评选结果?有没有建立一个品牌进出的机制?后续还会不会继续开展这样的评选活动?谢谢!宗霞:这个问题有请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昭通市“10大品牌”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丁勇先生来作回复。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昭通市“10大品牌”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丁勇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昭通市“10大品牌”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丁勇:为扎实做好首届昭通市“10大品牌”评选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及时成立评选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科学制定评选方案和细则,广泛宣传动员,有序组织开展评选活动。昭通市“10大品牌”评选于2023年10月启动报名,分为自愿报名、资格复审、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公示公告5个阶段。在自愿报名阶段,有200家主体报名参评。在资格复审阶段,有163家主体通过资格复审。在网络投票阶段,搭建专门投票系统,访问达187.59万人次,投出249.37万票。在专家评审阶段,邀请业内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评选细则评选出50个建议名单。在公示公告阶段,对50个建议名单向社会进行了公示,未收到任何情况反映。关于这次评选结果的转化运用方面,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品牌培育,打造产业集群。将以50个获评品牌为引领,引导广大经营主体特别是获评主体扩大生产、改造工艺、提升品质,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质高端、国内知名的产业品牌集群,加快推动“昭通产品”向“昭通品牌”转变。二是发挥品牌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将以特色产品品牌赋能经济发展,着力做强产业链、深化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品牌链,加快推动品牌培育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以品牌经济新成效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产、城、人”三篇文章高质量发展。三是创新品牌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将以品牌宣传为依托,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品牌宣传推介渠道,加大昭通品牌推广力度,全方位展示昭通品牌、深层次宣传品牌价值,进一步增强全民品牌意识,营造重视品牌、爱护品牌、争创品牌的浓厚氛围。关于“10大品牌”的进入退出机制,我们将坚持梯次评选、宁缺毋滥的原则,经过严格、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程序,把新的品牌培育起来、评选出来,不断壮大昭通品牌集群。同时,将始终注重获评品牌的后续管理,对存在弄虚作假,发生重大环境污染、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事故和舆情事件,法定代表人或组织负责人涉嫌刑事犯罪并被执行刑罚,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或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停产1年(含)以上,产品在监督抽检中连续2次出现不合格记录和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等7种情形的获评品牌,将按照《昭通市“10大品牌”评选管理办法》第16条规定取消荣誉。关于是否继续举办评选活动,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将在2023年的基础上加大品牌培育投入力度,持续开展好每年的昭通市“10大品牌”评选管理活动。今年,我们将结合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和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需要,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健全完善评选管理办法,拓展评选范围和覆盖产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制定出台评选方案,组织开展好2024年昭通市“10大品牌”评选活动,鼓励引导广大经营主体凸显产品特色、提升产品质量、发挥品牌优势、打造自主品牌,为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和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品牌力量。谢谢。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经济日报记者:当前,国货潮牌日渐走红,老字号品牌备受市场青睐,成为拉动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式,昭通在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繁荣活跃市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请问下步如何让昭通老字号持续焕发新生机?谢谢!宗霞:这个问题有请孔令影女士作回复。孔令影:感谢记者朋友对昭通地方老字号的关心、关注。老字号传承着经典的民族技艺、承载着独有的城市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我们着眼质量强市建设战略实施,把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从传承保护、品牌培育、示范创建、宣传推介等方面发力,推动老字号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梯次培育、分类指导扶持,全市中华老字号、云南老字号、昭通老字号分别达2个、2个、10个,“万和牌”昭通酱、“月中桂”糕点等老字号进入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当前,国潮来袭,国货潮牌成为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的重要切口,为老字号品牌开启了全新的赛道,持续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对我们营造城市商业新亮点、激发消费新活力意义重大。但目前,一些具有昭通地方文化印记的老字号品牌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够、品牌影响力不足、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把老字号传承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持续优化老字号发展环境,加强老字号传承保护,大力发掘老字号品牌价值,发挥老字号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促进作用,推动实现老字号品牌效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转化,使老字号持续焕发生机活力。重点从6个方面努力:一是强保护,就是持续推进老字号保护法治建设,依法加强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老字号商标权、名称权等侵权违法行为,在旧城改造、古城开发中注重对老字号原址原貌的保护,鼓励支持老字号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保护涵养老字号资源。二是重传承,就是强化宣传、人社、教体、文旅、商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有效整合宣传推介、职业培训、人才培养、主体培育等资源,逐步健全老字号技艺传播、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实现老字号文化资源发掘、整理、保护、宣传、传承一体推进。三是抓创新,就是坚持市场化理念,引导老字号顺应市场和新消费趋势,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技术、工艺、产品和服务,持续升级营销模式,推进数字赋能发展,促进传统老字号品牌开展跨界合作,催生“大牌带小牌、名牌带老牌”国潮效应。四是促集聚,就是结合商业步行街、商业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等的打造,鼓励和引导老字号企业入驻发展,支持景区景点、客运站场等引入老字号企业搞展销、办活动,不断丰富沉浸式消费体验,促进老字号集聚发展。五是严管理,就是加强老字号名录管理,统筹推进各级老字号推荐,加大示范创建力度,开展老字号经营和信用评估,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推动老字号顺应市场机制、守正创新发展,引领带动更多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六是广宣传,就是通过社交媒体、广电栏目、旅游指南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发挥好东西部协作、大型展览展会等平台作用,加大老字号品牌推介力度,不断提升老字号品牌影响力。谢谢!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新华社记者:据了解,昭通高原特色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注意到,这次昭通的“10大品牌”评选,把绿色昭品作为其中一大类别。请问昭通在做大做强绿色品牌,助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有些什么思考和谋划?谢谢!宗霞:这个问题有请夏维勇先生作回复。夏维勇:感谢新华社记者朋友的提问。做大做强绿色品牌、助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市委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特别是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围绕打造“千亿级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目标,制定实施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肉牛产业发展等系列三年行动,培育打造了昭阳“沁果昭红”苹果、彝良“鑫水月”天麻、绥江“金江红”李子等一大批知名品牌,新增认证“三品一标”190个、共计达626个,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了群众持续增收,全市农业综合产值达12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09元。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围绕“促、保、优、强”四个字,继续抓实绿色品牌建设,推动全市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一是完善政策促品牌。坚持财政衔接资金重点向产业倾斜,今年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不低于65%。用好用活1.8亿元的财政贴息资金、0.9亿元的财政奖补资金,研究制定苹果、竹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展“苹果贷”“天麻贷”“好牛贷”“竹笋贷”等信贷产品覆盖面,扶持发展市场主体,以完善的政策体系,扶持和推动品牌打造、产业发展。二是建强基地保品牌。坚持绿色发展,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路子,今年将规划建设“中国苹果产业百里科技示范长廊”,集中打造一批管理集约化、养殖标准化、资源生态化的肉牛养殖示范点,统筹建设一批高原特色产业基地,确保苹果面积稳定在100万亩、竹子面积稳定在 600 万亩、马铃薯面积稳定在230万亩、天麻面积达10万亩、花椒面积稳定在155万亩、生猪和肉牛存栏340万头,以稳固的产业基地,向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保障品牌的质量。三是培育龙头优品牌。坚持以市场主体培育为支撑,今年全市每个县市区至少引进1家亿元以上企业,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苹果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增培育龙头企业70户以上、规范提升合作社800个以上。同时,以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链条延伸,启动建设一批苹果、马铃薯、花椒、竹笋加工生产线,推动一产向后延、二产连两头、三产走高端,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2.3:1,以龙头企业的加速发展,引领品牌建设再上新的台阶,提升品牌的聚集效应。四是创管并举强品牌。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持续巩固提升现有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品牌保护,着力培育一批“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今年制定和修订地方农业标准10项以上、新增“三品一标”80个以上。健全与北京、上海等地区的产销协作机制,持续开展“昭品入京、昭品入沪、昭品入粤”,擦亮“绿色昭品”金字招牌,让昭通更多优质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带动产业升级,促进群众增收。谢谢!宗霞:谢谢夏维勇先生。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特别感谢昭通来自各个领域的发布人带给大家的权威发布会和解答,让我们充分领略到昭通“10大品牌”的魅力。各位记者朋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昭通市“10大品牌”评选活动的举办,正是通过品牌建设和新时代“昭通印象”的打造,在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迈出的坚实步伐。希望记者朋友们以本次发布会为契机,充分地宣传好、报道好昭通在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着力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所作出的努力,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同见证昭通的发展和进步!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云南省网上发布厅

2024-02-23

996

9月21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印象昭通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街道办事处海坝村(云南千柔苹果园基地)召开,多位嘉宾分享了自己与昭通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多角度展现了新时代的“印象昭通”。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洪旗介绍,昭通市平均海拔1950米,年均气温11.6℃,先后获得“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50佳”“中国最佳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等称号。近年来,到昭通避暑康养、休闲放松的游客日益增加,今年1-8月,昭通市共接待游客3700万人次,其中,到昭通避暑的游客已累计超过100万人次,在昭通避暑一个月以上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作为地域风味十足的美食,昭通小肉串自诞生起便受到了大众喜爱。昭通小肉串发展协会会长马永瑞介绍,作为南方酱派烧烤的代表,昭通小肉串精髓在于“小而精”,主要选用优质黄牛里脊肉,搭配昭通秘制酱料,肥而不腻,干而不柴。近年来,昭通小肉串产业发展迅猛,截至目前,昭通小肉串烧烤营业店面约7000家,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2019年6月,上海李也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也来昭通考察项目,提前了解到这里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大山大水应有尽有,让他对昭通之行充满了期待。“考察期间,我被昭通市政府的真诚服务和老百姓的淳朴热情深深打动,被很多待开发的优质旅游资源深深吸引。”李也说,“昭通的旅游有资源、有亮点、有空间、有机会,我们对昭通旅游发展充满信心。”“对昭通人而言,昭通苹果不仅仅是昭通特色水果的典型代表,更是渗入昭通人灵魂、融入昭通人血液的乡愁标签,昭通苹果值得被更多人知晓。”云南千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杨立志于将昭通苹果送到全国各大商超及水果批发市场去。为实现这个目标,她与多家头部企业不断打通产地端和市场端的链路,让昭通苹果的终端销售从内地延展到多个地区。 “昭通,正以看得见的速度蓬勃发展。”马洪旗介绍,当前,昭通市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市、交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优先、人才支撑“六大战略”,全力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的新时代“昭通印象”,大力实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健康之城、美丽之城、文明之城、智慧之城、幸福之城。
昭通市人民政府

2023-09-21

2188

发布会现场。4月20日上午,《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召开。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主持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       各位领导,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前来参加《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即将正式实施,为让社会各界及时了解《条例》出台的目的意义和总体内容,我们特意邀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戴波先生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新闻网、昭通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微昭通、北纬29°、昭通市人民政府网的记者、编辑。此外,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市人大常委会各委室负责同志及市文明办相关负责同志也应邀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一项议程,有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戴波先生作新闻发布。新闻发布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戴波发布新闻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戴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戴波发布新闻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戴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我代表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地方立法工作的关注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对《条例》的立法背景、制定过程以及主要内容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一、《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立法背景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制定文明条例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法律规范,并强化了针对性、操作性,将增强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力度。从而更好地推动昭通市的文明城市创建,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一)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是促进昭通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化的客观需要。法治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等决策部署也要求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立法,以法治方式保障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是实现昭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培养明理守法高素质的城市居民,是实现昭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市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有了提高。但是,作为一座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还存在着闯红灯、乱扔垃圾、遛狗不牵绳、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不文明行为和现象,迫切需要通过立法为昭通早日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提供道德涵养和精神支撑。(三)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是昭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的内在需要。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创建活动,城市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化和升级,迫切需要一部综合性、系统化、内容全面的地方性法规,对需要规范的文明行为和倡导的文明行为进行概括和列举,并作出更明确、更具操作性的实施规定,以进一步推动昭通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此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中明确列有“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考核要求,昭通要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步伐,更应积极推进相关条例的立法工作。二、《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制定过程为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助推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按照市委的有关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开展《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将《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纳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列入2022年度立法计划。2021年底,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工作协调会,确定由市人民政府和市文明办协同负责条例起草工作,依据上位法,通过调查研究、考察学习,并借鉴了普洱市、曲靖市等多地经验,完成了《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2022年8月,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提请审议《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的议案。2022年8月21日至22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会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条例(草案)》及其说明在昭通人大网、昭通日报上全文公布,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分管联系领导多次带领相关委(室)同志深入各县(市、区)开展调研,通过走访交流、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征求市直有关单位和部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委会、企业业主代表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先后共召开各类座谈会、研讨会等近20场次,根据征求到意见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完善,力求让条例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更加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在此期间,市人大常委会王斌主任对《条例》制定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条例(草案)》修改研讨会,听取《条例》制定工作情况汇报,并对《条例(草案)》修改完善等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此外,《条例(草案)》制定过程中还得到了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领导的精心指导,为《条例》如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奠定了基础。综合各方面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完善后,2022年12月19日,市人大法制委召开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形成《条例(草案修改稿)》,提请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进行第二次审议。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提出的意见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条例(草案表决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2022年12月23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依照法定程序,市人大常委会将《条例》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2023年3月24日,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目前《条例》已在昭通人大网和昭通人大微信公众号上全文公布。三、《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主要内容《条例》共五章三十四条。依次是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范与倡导、第三章促进与保障、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至第七条,主要规定了立法目的及依据、适用范围、原则与机制、管理主体和政府及其部门职责、经费保障、社会责任。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及其相关工作适用本条例。明确文明行为,是指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恪守社会主义道德,维护公序良俗,引领社会风尚,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行为。文明行为促进工作遵循法治与德治结合、规范与倡导并举原则,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全民参与的格局。二是《条例》第二章规范与倡导,第八条至第二十三条,是条例的核心内容,主要规定了市民的文明行为基本规范和倡导规范。第8条规定了公民文明行为的原则性基本规范,第9—23条规定了市民在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卫生、出行、旅游、经营、网络、医疗、家庭、校园、社区、乡风等方面应当遵循的基本文明规范。第21—23规定了倡导类规范,突出已有的优秀文明成果和地方特色文明建设,对社会大面上的红色文化传承、社会正气、社会风尚作了倡导。三是《条例》第三章促进与保障,第二十四条至第三十条,主要规定了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工作机构、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公共场所、服务窗口、企业、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新闻媒体,应建立健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文明行为及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进行表彰奖励,积极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建设完善相关交通、市政、环卫、公共场所、休闲娱乐等的设施和标识,整治乱停乱放,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保护,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加强文明行为宣传教育,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等,从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举措等方面,保障和促进《条例》的有效实施。四是《条例》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三十一条至第三十三条主要规定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违反某些文明行为规范的处理。五是《条例》第五章附则,第三十四条对《条例》的施行时间作出规定,《条例》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作为我市首部规范和约束个人行为,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地方性法规,弥补了我市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立法方面的空白,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正式步入法治化推进阶段。通过文明行为立法,可以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做法加以固化,有利于巩固和拓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立和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文明行为规范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实现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促进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实现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法治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再次感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同时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谢谢大家!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 谢谢戴波主任。我们经常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彰显的是这个地方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展现的是一个地方的人文修养和社会自信。昭通在发展的征途上奋力前行,在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人民群众文明素养也必须要有质的提高,两者相得益彰才能互促共进。《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是昭通拥有立法权以来颁布实施的第四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将为推动昭通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法治保障,我们各级媒体及我们所有人,乃至我们社会各界,不仅要宣传好,还要遵守好、示范好,要把《条例》的规范性要求刻进骨子里,落到行动上。我坚信,通过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文明一定能成为昭通的幸福底色,一定能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昭通篇章的伟大征程中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昭通日报记者 聂孝美 尹婕

2023-04-20

2348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2-07-07

0

6月24日,昭通市召开争当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2022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该场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场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主持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昭通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场新闻发布会,这是我市2022年“争当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发布。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他们是: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专职副书记田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铁豪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怀勇,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观德,昭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泽云,镇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昌武,水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欧锡海。大家欢迎!应邀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新闻网、北纬29度、昭通发布、微昭通、昭通市人民政府网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此外,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也参加了本场新闻发布会,在此一并表示欢迎。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主发布人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提问。下面依次进行:有请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专职副书记田敏先生作新闻发布。新闻发布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专职副书记田敏: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深感荣幸能在这里参加全市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题新闻发布会。衷心感谢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昭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帮助!在此,我谨代表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就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进行简要介绍。近年来,昭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落实中央和云南省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要求,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印发实施了《中共昭通市委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改善和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以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面为大家介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工作情况:首先是蓝天保卫战:(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截至5月31日,2022年1-5月全市昭阳、鲁甸、镇雄、彝良、永善5县(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巧家、威信、盐津、大关、绥江、水富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9.4%、99.3%、94.3%、98.7%、94.9%、94.2%。(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提升行动。一是持续跟踪各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同时加强与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对接沟通;二是建立通报机制,每月向各地区通报上月环境空气质量、工作建议。二是对重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提供帮助。2022年4-5月组织市本级人员并邀请省生态环境厅驻昭通生态环境监测站相关技术力量到臭氧集中超标的大关、盐津、绥江、水富调研指导。并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对我市开展现场帮扶调研指导,帮助指导超标原因分析,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省生态环境厅非常关心昭通的环境空气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此于2022年6月6日至9日对昭通水富市、绥江县、盐津县、大关县四县(市)分组开展了现场帮扶指导。并于6月9日下午在水富市召开“省生态环境厅对昭通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帮扶座谈会”。三是加强工业企业日常监管。一是对全市挥发性有机物开展专项排查,排查企业309家,形成问题清单反馈企业对照落实;二是对全市建材、火电、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日常检查,督促有关企业落实具体责任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执行重点减排工程要求,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运行台账和建立异常数据分析制度;三是督促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昭通石油分公司北闸油库、水富油库完成油气回收改造;云南凤凰纸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目前正在治理中。四是做好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一是正常推进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2022年1-5月共检验机动车108557辆,其中合格105638辆,合格率97.31%。建立健全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异常数据分析制度,对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机构进行了抽查;二是在昭阳区中心城市新增建成运行了1套水平式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和1套黑烟车抓拍系统。五是持续筑牢大气污染防治基础能力。一是争取到省上安排40万元资金编制《昭通市低碳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前已委托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编制工作;二是组织编制《昭通市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能力建设方案》,下一步将上报争取上级生态环境资金;三是完成2022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制定、发布,共计79家,其中涉及大气重点企业46家;四是组织完成重点企业碳排放报告,指导镇雄、威信2家火电厂完成碳排放履约。其次是碧水保卫战:(一)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19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5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2021年达标率92%,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2022年1-5月达标率提高到94%,其中纳入省级考核的14个国控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2019年以来,昭通属于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的前30个城市之一。(二)主要开展工作一是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推进3个省级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加强清理排查,防止“十小”企业死灰复燃;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推动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依法依规核发排污许可证553家,完成“三磷”企业专项排查整治3家。二是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完成中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及示范城市创建,建立黑臭水体排查长效机制;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7.45%;加强日常监管,督促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泥安全处置;完成省下达化学需氧量、氨氮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三是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监督管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2.89%,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9.19%;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任务完成率100%。四是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推进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实施,以改善水源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水源地污染防治、环境风险防范及规范化建设,全面清理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突出环境问题,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工作。抓好以渔洞水库为重点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明确了20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任务,并制定考核办法,长江上游云南洒渔河流域生态补偿示范项目1亿美元亚行贷款项目深入推进;加强19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日常环境监管及环境监测;完成17个“千吨万人”和120个乡(镇)级水源保护区划定。五是强化船舶港口污染控制。加强船舶防污染监管,建立健全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制度,加强应急演练,推进“绿色航运”建设及污染物转移单证管理电子化,船舶污水处理器做到应安尽安,实现全覆盖。六是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排查整治。依法依规审核入河排污口,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排查整治,推进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各项责任落实,按照“一口一策”原则编制整治方案。七是强化地表水监测网络优化调整。按照具有代表性、连续性、多功能性、全面性原则,建立既符合我市现状,又能与国家、省监测网络接轨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客观全面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有效支撑考核管理,地表水监测断面数由“十三五”期间的39个增加到50个,建成投运水质自动监测站19个。再次是净土保卫战:今年以来,在圆满完成“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目标的基础上,我市继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一是持续加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环境监管。认真落实土壤污染目标责任制,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印发《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更新2022年昭通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通知》(昭环通〔2022〕9号),指导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与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开展自行监测,严防新增土壤污染。二是深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土壤环境联动监管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机制,完成13个“一住两公”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均未发现土壤污染,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三是积极推进土壤环境调查治理。有效运用“十三五”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及关闭搬迁疑似污染地块初步调查成果,启动昭通市关闭搬迁污染地块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估项目。开展土壤相关污染源线索排查,对受污染耕地所沿水系的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尾矿库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堆场进行了初步排查,积极开展疑似污染区域详细调查和治理项目申报。2022年,我们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效率意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昭通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通报完毕!谢谢大家!谢谢田敏先生!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北纬29度记者:市住建局的领导,您好!我市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争当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工作中,请问住建部门是如何开展相关工作的以及目前成效如何?昭通市住建局副局长铁豪娜: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昭通市住建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涉及住建领域牵头整改事项工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争当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而努力奋斗,具体工作如下:一是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由于多年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昭通有三条黑臭水体被国家住建部、环保部挂牌督办,分别为东门小河、利济河、秃尾河,全长47.5公里。2018年10月,昭通市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2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共计划实施7大类16个子项目,投资约20.57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亿元)。昭通市住建局积极开展狠抓强化控源截污、抓实内源治理、注重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通过完善污水管网、整治管网混搭错接、扩建污水处理厂等,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进而提高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目前,全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已基本建设完成,并取得阶段性胜利,城市3条河道已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示范效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二是抓好城市扬尘和油烟管控。全市住建系统结合创卫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深入持久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按照《昭通市城市管理条例》《昭通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开展了扬尘污染防治等。今年以来,全市共计清理清运生活垃圾19.3万吨、建筑垃圾1.15万吨,垃圾密闭清运率达到100%以上,打捞清理城区水域垃圾935.19吨,清理污水沟2.4万米。聚焦城市扬尘治理,共计查处违规运输严重污染城市道路行为115起,处以罚款5.69万元;积极推广低尘清扫作业方式,将城市建成区道路5126万平方米、公共场所3288万平方米纳入清扫保洁范围,城市机械化清扫保洁率达74.07%;整治噪声餐饮油烟污染行为245起。三是深入推进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作。全市住建系统不断开阔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同步合理规划配置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一体化设施设备,不同程度启动垃圾分类相关工作,配置了“四分类”或“二分类”垃圾分类收集箱(桶),实现了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目前,全市城市(县城)累计建成生活垃圾处置设施18座、处理规模3230吨/日,均配套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已实现全市城市(县城)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全覆盖,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其中:建成投运生活垃圾填埋场14座、处理能力为1280吨/日,除去完成封场及停运8座,正常运行6座,有效处理能力为580吨/日;建成水泥窑生活垃圾协同处置项目2个,处理规模650吨/日;建成昭阳区、镇雄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规模1300吨/日。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26座,生活垃圾转运能力1820吨/日,配备市容环卫专用车辆869辆。昭通日报社记者:我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请问我市在落实耕地分类管理、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怀勇:耕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源,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和第一道关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土壤污染防治,201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国家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按照土壤污染程度和相关标准,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为确保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切实保障居民粮食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源头治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粮豆轮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措施,避免因过度施肥用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2019—2021年,全市连续三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2021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604.5万亩;全市在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油菜、果树、蔬菜等作物上完成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364.6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为37.7%;完成病虫害统防统治451.3万亩次,统防统治率达到46.7%;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3.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9.2%、83.1%,兽药、饲料添加剂得到严格监管。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切断了重金属污染物进入耕地的链条。二是突出安全利用,落实分类治理措施。2020年6月,按照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全市所有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全面完成。针对优先保护类耕地,我们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2019年度完成34.95万亩、2020年度完成37.49万亩、2021年度预计能够完成53.6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度的工作正在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豆轮作等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地力,保障了粮食安全。针对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昭通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2019—2020年)》,按照“科学治理、分类施策、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的原则,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轮作休耕、退耕还林还草等综合利用措施,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省要求的目标以上。同时对当地当季主栽食用农产品按照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定期开展农产品协同监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20-2022年,积极争取中央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项目建设资金2644万元,在五个县(市、区)开展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示范项目建设,为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理方案。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统一部署,组织各县(市、区)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结合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受污染耕地种植情况调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落地成效、农产品协同监测结果等数据,按照《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开展安全利用区与严格管控区种植情况调查等工作,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进行动态调整。昭通新闻网记者:水利部门在全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中,主要着力点是什么,“十四五”以来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昭通市水利局副局长李观德:非常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昭通水利的关注和关心。近年来,昭通市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统一部署,积极履职尽责,以落实河长制为抓手,以持续改善金沙江等三大水系水质为目标,切实加强全市水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助推全市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去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各级河长巡河13万余次,并及时交办整改发现问题。二是强化空间管控。全面完成全市流域面积50km²以上的151条河流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复核和全市流域面积 1000 平方千米河流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严格管控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做好重要河流水量分配,完成赤水河、牛栏江、横江、洒渔河、白水江等5条跨(县、市)河流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年内将印发执行。四是强化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按年度开展县级以上城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评估。五是强化河流生态流量管理。完成横江、洒渔河、白水江3条跨县(市、区)江河干流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年内将印发执行。六是着力生态修复。完成赤水河17座小水电站拆除后生态修复任务。七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2021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30.82平方公里,2022年已完成143.55平方公里,占全年计划任务的30.8%。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管理,推进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强化涉河采砂许可管理等工作为重点,切实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决履行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水利部门职责,为推动昭通争当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作出积极贡献。云南日报昭通分社记者:昭阳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逐年提升,已成为昭阳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大亮点,请问昭阳区在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有哪些举措呢?昭阳区副区长赵泽云:记者朋友您好!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昭阳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从2015年95.6%提高到2021年99.7%,高出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下达的98.9%的优良率考核目标0.8个百分点。今年1-5月,昭阳中心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优良率达到100%。昭阳区在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认真谋划,强化协同。制定印发了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以臭氧污染、扬尘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坚持精准科学、标本兼治、部门协作、压实责任,将污染源防控、错峰建设、限产限排、人工增雨等任务分解到各责任单位,以强大工作合力推动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二是深化燃煤污染治理。全面淘汰城市建成区燃煤锅炉,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立管控机制,从源头控制燃煤污染。目前,我区严格按照方案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工作,已淘汰建成区燃煤锅炉55台。同时,加快推进天然气的推广,目前全区天然气主干线网架基本形成,城市建成区管网建设率达90%以上。三是加大工业污染源管控,强化重点涉气企业监管力度。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业炉窑治理、水泥行业脱硝除尘改造、有色金属行业行脱硫除尘改造,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四是推进机动车污染治理。淘汰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黄标车”、严格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检测,全面执行国六燃油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配合完成了尾气遥感设备和黑烟车抓拍系统,下步将对超标排放车辆进行排查。五是严格管控扬尘污染,建筑工地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扬尘管控措施,建立扬尘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机制;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渣土实行封闭运输,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大幅降低,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总目标,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h)协同控制为主措施,落实“落实双碳行动”,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从以下4个方面,继续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持续调整优化结构。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理规定,严把新改扩建“两高”项目环境准入关,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强化能源消费总量、能耗强度“双控”制度,积极推进能源高效利用,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二是深化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全面深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加强包装印刷、加油站油气回收、餐饮油烟、汽修行业、室外喷涂等污染排放管控。持续实施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推动水泥等重点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三是强化大气污染差异化管控。及时更新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进一步细化应急减排措施。加强大气污染季节性管控,结合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h)污染时段特点,采取季节性限产限排、错峰建设等措施。四是加强执法监管能力建设。持续开展执法专项行动,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全面提升执法效能,为深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昭通发布记者:镇雄县作为赤水河的源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至关重要,请问你们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镇雄县副县长罗昌武: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对我县的关心关注。作为赤水河的源头县,镇雄县牢牢扛起“源头责任”,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第一,突出精准施策,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我县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措施,全力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全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来,我县空气自动监测数据管理平台监测天数159天,有效监测天数151天,环境空气优良天数151天,优良率100%。一是加强施工扬尘精细化管控。督促在建工地和渣土运输车辆落实“四有两不全覆盖”、渣土车辆按照“五不见”标准规范管理、施工建筑工地严格执行“六个100%”要求,有效遏制扬尘污染。二是加强秸秆焚烧管控。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严禁秸秆焚烧宣传培训。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13%,有效降低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三是严格落实高污染燃料禁燃。禁燃区内禁止燃烧石油焦、油页岩等燃料,取缔经营性燃煤炉灶,有效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四是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围绕煤矿、洗煤厂、非煤矿山、规模养殖场、医疗机构等重点排污行业,开展污染源现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出动环境执法执法人员700余人次,检查污染源800余个,下达处罚决定书17份,处罚款总额173.91万元,移送公安机关建议行政拘留1件。第二,突出重点举措,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县全力抓实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从水环境质量情况看,赤水河、白水江和乌江三大水系中,设有11个水质监测断面,除郭家河断面为Ⅲ类水质外,其余断面均达到Ⅱ类水质,全县河流总体水质为良好。一是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和污水管网建设。聚焦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水污染综合防治。目前,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5万m³/d,基本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二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已完成62个离河较近和人口密集的重点村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预计今年底完成69个重点村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三是积极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守护“生命之源”。目前,已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正在推进17个“百吨千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第三,突出风险防控,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我县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原则,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风险管控和修复活动。一是深入实施土壤污染调查。做好土地污染防治状况调查工作,全面摸清土壤污染“家底”。目前,已完成5个地块初步调查,其中,2个地块无土壤污染,3个地块正在开展土壤污染详查。二是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提升“五全”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体系,有效防控生态环境风险。三是争取资金开展历史遗留硫黄冶炼废渣治理和生态修复。争取各级专项资金约1.5亿元,完成10个点位684万吨硫磺冶炼废渣治理及生态修复,我县历史遗留冶炼废渣治理工程全面完成。谢谢!昭通市人民政府网编辑:请问水富市今年开展哪些专项行动助推污染防治攻坚战?水富市副市长欧锡海:好的,主持人。今年水富市结合干部作风大提升和营商环境大提升活动,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努力破解生态环境监管难题,全力打好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一水两污”、医疗行业、畜禽养殖行业、加油站油库、料场堆场、横江(水富段)入河排污口、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查整治“七个专项行动”。水富市高度重视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七个专项行动”中有六个专项行动写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今年重点工作任务,同其他重点工作统一部署、统筹推进。从今年1月起陆续启动“七个专项行动”,主要由昭通市生态环境局水富分局牵头,联合市住建局、市检察院、各镇(街道)等相关职能、监督、属地管理部门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现场检查排查,专项行动紧紧围绕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事前宣传、事前提醒、事发预警、执法督办、环境问题验收销号、问题整改回头看“六项制度”开展,通过人工、无人机等方式深入企业(点位)排查巡查,严格按照“执法+整改+精准服务+环保普法”的新型执法监管模式,对企业环保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督促指导,详细记录发现问题,耐心宣传法律法规,并对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要求,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业限期完成整改。“七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对水富82家企业进行检查,其中料场堆场14家、加油站油库10家、畜禽养殖25家、医疗行业10家、“一水两污”23家、共排查横江(水富段)43.85公里沿河岸线入河排口。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发现环境问题162个(其中料场堆场25个、加油站油库15个、畜禽养殖31个、医疗行业27个、一水两污64个,排查出60个入河排口),提出整改要求294条,完成现场监察记录75份,同时,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开展提醒约谈7次,约谈企业10家。下一步工作中,我市将严格按照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和“六项制度”,将整改工作一件一件落实、一项一项推进,积极督促问题整改,并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对正在整改的问题强化调度,确保如期完成整改,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对限期未整改或不严格落实整改要求的问题,依法进行查处,不断强化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继续发挥统筹抓总、依法监督的作用,助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昭通市广播电视台:“十三五”结束,全市“土十条”任务目标已圆满完成,请问“十四五”期间全市土壤污染防治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开展工作?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专职副书记田敏 :“十四五”期间,全市土壤污染防治主要围绕完成省级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指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两个任务目标开展工作。一是以强化土壤源头防控为抓手,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源环境监管,定期更新并发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促重点监管单位依法落实自行监测、隐患排查整治等有关要求,严防新增土壤污染。截至目前,全市已将9家单位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分别为云南昊龙实业集团乐红铅锌采选有限公司一分厂、云南昊龙实业集团乐红铅锌采选有限公司二分厂、云南昊龙实业集团火德红铅锌采选有限公司、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永善金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鲁甸万隆化工有限公司、巧家县茂租铅锌有限公司、云南昊龙实业集团兴煜冶炼有限公司、鲁甸县富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下步,我市将严格按照《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再梳理,再排查,将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土壤污染重点监管行业纳入重点监管,做到应纳尽纳,严格防控新增污染。二是以农用地安全利用为重点,结合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结果,合理设定阶段目标,根据耕地土壤污染程度,实行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治理修复等分类管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耕地安全利用面积130.088万亩,严格管控面积11.105万亩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采取优化施肥、叶面调控、低吸收品种替代、土壤酸度调节、水肥调控等农艺调控类措施,土壤调理、原位钝化、生物修复等治理修复措施,以及改种、休耕、退耕还林还草等严格管控措施,确保农产品种植、供给安全。三是以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为重点,严格再开发利用建设用地环境准入,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加强再开发利用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共享,建立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土壤环境联动监管名录,并定期进行更新,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制度,对拟收回、转让土地使用权的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生产经营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企业用地等,依法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并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科学实施土壤污染管控、治理与修复,严防土壤二次污染。四是深化土壤污染详查成果应用,根据现阶段已开展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一方面开展土壤污染源线索排查,对受污染耕地所沿水系的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排查底泥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底泥污染来源,查明受污染耕地与所沿水系的底泥污染联系,根据调查结果开展底泥治理,有效切断重金属进入耕地途径。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开展土壤污染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估,有效运用调查及风险评估结果,立足工作实际,分阶段开展关闭搬迁历史遗留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逐步解决全市土壤污染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踊跃提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社会都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在座的各位也同样希望能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到新鲜空气,能在无污染的环境里自由徜徉,所有这些愿望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在防污治污工作方面给予最坚实的支撑。刚才各位发布人已从不同层面对全市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一个概要性的介绍,我始终坚信,只有实干才能成就梦想,也只有实干才能创造未来,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殷殷嘱托,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市委“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我们就一定能守护好昭通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良田沃土,就一定能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就一定能给我们自己、给后代子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群策群力、共治共享,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北纬29度

2022-06-27

4053

发布会现场5月30日上午,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人才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市委、市政府求贤书。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主持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委人才工作新闻发布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市委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人才支撑”战略,坚持人才引领支撑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大文章,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面重构昭通人才政策体系,为营造高质量的人才发展环境提供有力政策支撑。因此,我们今天围绕“昭聚英才 通达未来—打造人才集聚的区域新高地”这一主题,召开了本场新闻发布会。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他们是: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陇俊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李盛义;市科技局局长巫运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俊林;    市卫健委副主任刘雅芸。应邀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新闻网、北纬29度、昭通发布、微昭通、红色扎西、昭通市人民政府网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一是工作人员宣读市委、市政府求贤书;二是主发布人作新闻发布;三是记者提问。下面依次进行。首先有请工作人员宣读市委、市政府求贤书。工作人员宣读市委、市政府求贤书昭通求贤书昭通地处川滇黔三省之交,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从“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的“南丝绸之路”商业重镇,到如今成为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和云南通往内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向大走廊,这里拥有便捷的综合交通、优越的地理区位、厚重的历史文化、淳朴的风土人情、独特的资源禀赋、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投资的福地、兴业的热土。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昭通,正全力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市、交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优先、人才支撑“六大战略”,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勇毅前行。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昭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期待人才、渴求人才。事业呼唤人才,事业成就人才。我们诚邀天下英才汇聚昭通,与我们一起共享机遇,共筑梦想。无论您正在昭通不懈奋斗,或是远赴他乡拼搏奋进,还是五湖四海筑梦前行,如果您有昭通发展所盼的锦囊妙计、合作项目、专业技术,请登陆“昭通求贤台”,填写有关信息,我们将为您优选合作单位、提供干事平台,实现合作共赢。昭通市委、市政府郑重承诺:我们一定真心尊重人才、悉心服务人才、诚心善待人才、精心培养人才,让人才都能出彩。大美昭通,未来可期。我们期待您的加入!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2022年5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市委、市政府求贤书的发布,让人同时想到了曹操的《求贤令》,这份求贤若渴之心贯穿了中华民族1800多年的历史,历经风雨仍痴心不改。我们该如何推进昭通的人才工作?有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陇俊伟作发布。新闻发布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陇俊伟: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昭通人才工作的关心、关注!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之际,聚焦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昭通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下面,我从“出台背景、主要内容、特点特色”3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昭通市人才政策的有关情况。一、关于人才政策的出台背景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十三五”期间,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优秀杰出人才创新创业支持计划等政策,实现了人才支持政策“从无到有”的突破,累计培养引进市级人才项目计划入选者211人,为教育医疗、特色农业、综合交通等重点领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六大”战略,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但全市目前仍面临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精尖缺”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去年9月以来,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党中央作出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性人才中心”的目标要求。聚焦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和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新要求、部署的新任务,着眼于深入实施“人才支撑”战略,加快实施“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标对表省级文件,结合昭通实际制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昭通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昭通市“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3个政策。与去年印发的《昭通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一道,初步构建起了“一意见、一规划、一办法、一措施”人才政策体系,旨在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工作政策支撑,打造人才集聚的区域新高地。这是新时代昭通人才工作的创新突破,对吸引和集聚市内外各类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助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二、关于人才政策的主要内容(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昭通人才工作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围绕发展培育人才、围绕发展引进人才、围绕发展使用人才、组织保障5个部分,对省级文件的6个部分内容进行了具体细化,提出10项重点任务、3条保障措施。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1万,到2030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70万,人才密度与全省差距缩小11个百分点;到2035年,人才引领发展的成效充分显现,建成滇东北区域人才新高地”的目标。(二)《昭通市“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共6章18条,对我市前期实施的“凤凰计划”“鲲鹏计划”“雏鹰计划”等人才支持政策进行整合优化,将省级计划的10个个人专项和2个团队专项,归纳为“拔尖领军人才、行业骨干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优秀青年人才”4个个人项目和1个团队项目。明确了培引对象及目标、资格条件、支持政策、程序及管理等内容,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支持拔尖领军人才10名左右,行业骨干人才300名左右,创新创业人才200名左右,优秀青年人才300名左右,团队项目10个左右。(三)《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坚持大抓产业导向,提出了加强产业人才精准引进、深化产业人才自主培养、打造产业人才工作平台、激发产业人才创新活力和优化产业人才保障服务5条措施42项具体工作,明确了具体任务、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传统产业做优、主导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活、特色产业做实,加快构建具有昭通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三、关于人才政策的特点特色三个政策文件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相互衔接、形成一体。统筹考虑了我市人才工作做大增量与盘活存量、聚焦重点与覆盖全面、补齐短板与快速跟进等关系,强化了政策的可操作性,提升了政策的实效性,“干货”多、措施实、力度大,政策叠加效应不断加强,必将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一是“真金白银”加大经费支持。相比原有政策,这次出台的新政策大幅提高了经费支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由2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在市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个人生活补贴和团队建设经费参照省级政策标准予以支持,对项目支持经费做到市级支持最大化,更加突出项目支持、工作激励、科研导向和作用发挥。市外引进人才按层次给予每人20—100万元工作生活补贴,市内培养人才按层次每年给予每人2—10万元特殊生活补贴,团队给予100万元建设经费,并给予入选人才最高600万元、团队最高2000万元的项目支持经费。同时,对新入选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奖励的人才,给予个人最高500万元一次性激励。对我市企事业单位中现有专业技术人才新取得博士学位,且与用人单位签订回原单位工作不少于5年服务协议的,在按规定报销学费的基础上,给予10万元一次性补贴。对自选省级及以上机构、学科、导师等开展研修访学的入选人才,给予最高15万元经费支持。二是“真心实意”抓实人才引育。围绕到2035年建成滇东北区域人才新高地的目标,对新时代昭通人才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优化设计。在人才引进方面,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通过生活补贴、团队建设、项目经费、平台搭建和引才模式进行全方位支持。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优化申报程序和改进分类评价机制,为人才松绑减负,支持人才专心干事创业,通过完善实践培养、培训提升、经费支持等政策措施,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同时,通过筹建人才公寓,建立人才服务工作站,实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发放昭通“惠才卡”,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落实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家属就业、落户服务等方式,全面推动人才服务提质提效,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成事”。三是“真抓实干”服务中心大局。围绕昭通现代产业体系培育需求,聚焦“三个千亿元”现代产业集群,突出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绿色矿业、新材料、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旅游康养、商贸物流、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精准完善产业人才引进培养支持政策。通过争取国家、省战略性科学工程和重大创新平台,探索建设“人才飞地”,支持本土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工作站提质增效,加速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产业人才自主培养,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下放产业人才职称评审权,加大技术创新、专利发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实际贡献等在产业人才评价中的权重,激发人才作用发挥活力。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昭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渴望人才,我们期待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建立昭通求贤台,发布求贤书,诚邀各方人才认识昭通、走进昭通、扎根昭通,我们将以最大诚意和热情,竭尽全力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人才与昭通相互成就,合作共赢,共同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动能,奋力谱写好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谢谢大家!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谢谢俊伟常务。人才的问题是各级各部门,乃至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我相信接下来的答问环节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灵感、更多的启发、更多的思考。有请各位记者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回答记者提问云南日报社昭通分社记者:人才驱动创新需要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请问市人社局领导,我市在激发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上有哪些好办法、好举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李盛义: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昭通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支撑”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分类推进、精准发力,持续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在各自领域干事创业,为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人才活力。主要有以下三个举措:一是坚持科学评价、激励创新。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着力完善职称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注重实际”的原则,切实破除“四唯”,通过“评审权限下放与管理、评价标准实绩与实际、评价方式破旧与立新、评价结果与人才培养使用、评审服务线上与线下”相衔接的方式推进职称评审,进一步为专业技术人才松绑,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使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强动力深耕专业,更加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坚持紧扣需求、服务发展。围绕昭通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我市技能人才实际,遵循不同类别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强化特色劳务品牌、职业技能竞赛、技能岗位练兵“三个引领”。通过实施乡村振兴紧缺技能人才、新型工业技能人才、文化旅游技能人才、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等技能人才专项培养工程,开展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推进技能人才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实用型”转变,努力实现技能人才规模、质量、结构和效能与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三是坚持服务提质、驱动创业。在各类园区、重点产业集聚区等人才集中地,建立人才服务工作站,实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在昭通“市民之家”建设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开展“一站式”服务,推动人才服务提质增效。出台《昭通市鼓励支持创业创新八条措施(试行)》,通过加大金融支持、组建创业联盟、支持平台建设、强化创业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创业者内生动力;组织举办“赢在昭通”、“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等赛事,营造浓厚创业氛围;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建设创业孵化园,吸引更多有创业潜力的群体投身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容量,带动产业发展。下步,我们还将发行“兴昭惠才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更加便捷、更加周到、更有温度的个性化服务,吸引更多人才为昭通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谢谢盛义局长。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和基石,我们真切希望,通过激励、服务、驱动“三管齐下”,昭通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彰显。继续提问。昭通日报社记者:在刚才发布中,提到制定出台《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请问我市将如何培养和引进农业产业人才?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俊林: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推进苹果、马铃薯、天麻、竹子等高原特色产业中,我市将采取“三聚焦”措施,引进、培养和使用好农业产业人才,促进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聚焦“引得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我们将聚焦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精准引进所需产业人才,在招商引资中同步“招才引智”,按照《昭通市“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对引进的各类人才、团队给予经费支持。发挥好院士专家工作站、市委联系专家农业工作站作用,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带动引进专家团队,整合资金及项目,集中力量对新品种选育、高效节水、减肥控药、栽培技术集成、农产品加工、重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进行联合科研攻关。运用好全市农业系统紧缺人才和专业人才招录,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农业行业,搭建和提供平台,努力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为农业产业发展补充“生力军”。二是聚焦“育得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育好苹果、马铃薯、天麻、竹子等特色农业产业领域基础科研人才和高素质农技人才,落实好“兴滇英才”计划、“兴昭人才计划”,实施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基层人才对口培养工作等人才培养项目,组织行业优秀人才赴知名高校、发达省市或国(境)外培训。今年计划选派4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脱产学习一年,选派40名农业科技干部到上海脱产学习三个月,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和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全面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计划,组织800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5天以上的异地脱产培训,进一步加大知识更新的力度。注重发现市内资源,挖掘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三是聚焦“用得好”,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专家工作室挂联指导服务重点产业,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实践中培养好人才;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农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和工作热情;发挥好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激励机制,加大支持技术创新;挖掘发现和培养考察人才,把在农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纳入各类推优评先、奖项申报范围,有效激发农业人才的创新动力。总之,我局将贯彻落实好《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开发力度,全力营造好苹果、马铃薯、天麻、竹子等农业产业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这里,也欢迎更多有识之士、青年才俊投身昭通农业产业发展,建功立业、施展才华!谢谢!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谢谢俊林局长。昭通有很多有一定规模和名气的农特产业,但是这个“特”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刚才俊林局长介绍要“引得来、育得强、用得好”,让我们满含期待,期望看到昭通由此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继续提问。昭通发布记者:办好老百姓满意的医院,医疗人才是关键。请问我市将如何引进和留住人才办好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市卫健委副主任刘雅芸: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我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刘雅芸。下面,由我就如何引进和留住人才办好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是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布局建设的四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被列为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重点围绕心血管、肿瘤、神经、呼吸、创伤等五大专科进行建设。项目总规划用地1072.5亩,总建筑面积68.56万平方米,规划编制床位5000张,总投资63.06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计划开放床位1800张;二期项目规划建筑面积42.66万平方米,计划开放床位3200张。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建设工作。目前,一期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即将投入试运营。为做好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人才引进工作,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办院质量,市委、市政府带领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对接联系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并就引进和留住人才,专门出台了专项支持保障政策。接下来的工作中,市卫健委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好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的人才工作。一是积极引才。严格按照“5376”要求,围绕心血管、肿瘤、神经、呼吸、创伤5大专科相关专业及配套科室所需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刚性、柔性、团队3种引才方式,通过“一事一议”、公开选调、考核调动、考核直聘或特设岗位、紧缺招聘、公开招聘、校园招聘等7个渠道,引进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专科带头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基础后备人才、以及专业团队等6类人才。二是拴心留才。着力落实经费支持、发展平台、配套服务“3个保障”。第一,提供经费支持,待遇保障留人。引进人才在享受同级人员工资和绩效的基础上,按引进层次对应享受相关的工作生活补贴及团队经费支持;同时,引进人才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支持的,根据有关规定按实际到位经费给予1:1配套支持。第二,提供发展平台,事业发展留人。为引进人才提供与专业能力匹配的岗位,特别优秀的按相关规定,可破格聘用为副院长、科室主任、科室副主任;推荐参加重大项目实施、课题研究以及学术委员会任职。第三,提供服务保障,贴心服务留人。为引进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专科带头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医学类博士研究生,在编制安排、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险、落户等方面,参照“兴昭人才支持计划”的相关规定配套落实优惠政策。三是自主育才。通过规范化培训、外派进修学习、学历提升“3个渠道”,强化现有人才自主培养,提升人才素质。记者朋友们,办好人民满意的医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希望记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市卫健委将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顺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优政策、补短板、强弱项、促跨越,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谢谢雅芸副主任。着力提升医疗水平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盼,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就在“人才”,目前我们群众看病,很多都是往昆明、往成都、往重庆,甚至是往泸州、往毕节,我们衷心希望,通过市委市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治病往昭通”能成为人们的第一选择。继续提问。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科技人才是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请问市科技局领导,目前我们的科技人才工作面临哪些困难?您觉得应该如何去破解这些难题?市科技局局长巫运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科技局坚持培引并举,科技人才工作取得明显进步。截至目前,引进院士专家53名,培育省“两类”人才7人,在昭开展科研的国家和省级科技特派团达10个,“三区”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才在推动我市产业关键技术研究、知识产权创造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以来,我市21项科技成果获得科学技术奖励;王复明院士工作站指导编制的《昭通市地方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指南》已上升成为省级地方标准,昭通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制定高速公路建设地方标准的地级市;陈凯先院士工作站针对云南昭通道地乌天麻,完成了2个天麻保健品的研发,为天麻产业向新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市科技人才工作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忽视,主要是:科技人才发展不平衡、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科技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等。针对这些短板,下一步我们将在培才、引才、留才等方面狠下功夫,全方位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一是围绕发展需求引才。我们将聚焦省委省政府对昭通的新定位、新要求,围绕“六大战略”的实施和“八大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培育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选派科技特派团等举措,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人才链”。二是激励主体自主育才。我们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计划,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申报各级人才类项目,不断激发企业培育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优化创新环境留才。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科技领域的政务服务事项、培育建设更多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制定一系列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健全育才引才的政策环境、营造“重才爱才”良好社会氛围,让科技人才能心无旁骛地搞研究、做学问,不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再立新功。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谢谢运松局长。创新需要人才、建设需要人才、发展需要人才,运松局长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对“人才”的期盼和执念。再提最后一个问题。红色扎西记者:我们从刚才发布的情况中了解到,全市将“建立昭通求贤台,发布市委市政府求贤书”,请介绍一下工作情况?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陇俊伟:感谢记者朋友对求贤台、求贤书的关注。昭通求贤台是用于收集愿意到昭通干事创业的人才信息、发布昭通各级各部门人才需求的系统平台。求贤书是昭通招引人才的动员令和承诺书。昭通正处在奋起直追、缩小差距的关键期,正在全力实施“六大战略”,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昭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期待人才、渴求人才。建立昭通求贤台和发布求贤书的目的就是要诚邀天下英才汇聚昭通共享机遇、共筑梦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把服务跨越发展落到实处。昭通市情特点和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建立昭通求贤台、发布求贤书等措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有力的措施汇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到昭通发展。二是把招才引智工作做细做实。建好用好管好昭通求贤台,主动公布人才需求信息,收集汇总各类人才合作意愿,精准对接落实。三是把求贤若渴诚意传递出去。发布求贤书,介绍昭通,发出邀请,作出承诺,让广大英才感受到市委市政府求贤若渴姿态、求才爱才的诚意。昭通求贤台的建立和求贤书的发布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强烈渴求,诚邀天下英才登陆“昭通求贤台”,填写有关信息,我们将为您优选合作单位、提供干事平台,实现合作共赢。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谢谢俊伟常务。求贤书、求贤台,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渴盼和对人才缺失的焦虑,我想这也正是市委提出“人才支撑”战略的原因所在,我坚信,只要我们逐光前行,必会迎来向阳花开。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刚才俊伟常务副部长的主发布和各位发布人的解答,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推动“人才支撑”战略实施的坚定决心和坚决态度,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爱才之心、引才之切、用才之诚,也让我们对新时代昭通人才工作新政策的框架结构和保障要素有了系统性了解。我们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牢固树立“真心尊重人才、悉心服务人才、诚心善待人才、精心培养人才”的理念,抓实重点举措、攻坚难点任务,推动各项人才政策落地落实。希望在座的各媒体记者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昭通人才工作,加大系列政策及人才典型的宣传、报道和推介力度,共建优质生态、共聚天下英才,共同努力打造人才集聚的区域新高地。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北纬29度

2022-06-01

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