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 适老版 适老版 | 支持IPV6
政府信息公开
首页 重大民生信息 乡村振兴

昭通绥江:“五治融合”树文明新风

发布时间: 2023-06-22
来源: 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

昭通市绥江县福兴社区为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便民服务为宗旨、以结对共建为载体、以创新治理模式为手段。在原有“32373”基层治理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途径,摸索新方法,建立新机制,创新性提出“五治”融合工作模式,努力把福兴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福兴家园。

“政治”引领聚合力,唱响社区治理“主旋律”

建立部门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系”机制,即8家县直机关党支部结对联系福兴社区下辖8个党支部,8个党支部联系167名党员,167名党员联系6820名群众,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各项惠民政策,确保带领易迁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

合理设置管理服务牌。每个单元楼下设置管理服务牌,共设置63张。按照“户数相当、位置相邻”的原则,实行“社区+网格+楼栋”的网格化模式,把社区划分为8个网格。落实“2+5”管理服务模式,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每栋楼明确1名楼长、1名党员、1名志愿者、1名警务长、1名家庭医生,开展“保姆式”服务。

开展好政策宣传。组建政策宣传、人居环境、纠纷调处、平安建设、就业创业、青年志愿6支党员服务队,每月开展主题党员活动。组建“奉献之心、互助之心、关爱之心、敬老之心、慈爱之心”5支爱心服务队,以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为主体每月开展“一老一小”关爱活动。

“自治”强基激活力,绘好社区治理“同心圆”

健全村(社区)配套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下属委员会,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议事制度,形成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小组会议为主的村级民主科学决策机制。

完善居民自治机制。落实“一约四会一厅三亭”工作机制,完善《居民公约》,成立红喜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打造居民议事厅、议事亭,形成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管理模式。

创新“福兴微治理”。以楼栋为单元,以“3+N”模式,即3个“小组长、居民代表、党员”,“N个居民志愿者”成立福家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疫情期间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做好日常应急及帮扶服务。

开设“四点半”希望小课堂。每个星期五下午四点半为放学的青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交流陪伴、文娱活动等服务,服务儿童500余人次,解决家长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不同步,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难题。

聚焦关爱帮扶。为了解决安置点老弱病残幼等特殊困难群体“吃饭难”问题,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倾心打造“新时代幸福餐厅”,对易迁安置点60名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寡孤独残中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人群提供就餐服务,切实减轻易迁群众生活负担,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法治”保障强定力,织好社区网格“完全网”

“三级联动”强法治文化。福兴社区积极争取县镇两级支持,以电梯、小广场、街道等为阵地,打造以法治文化教育宣传为主题的“福兴社区法治文化园”,总布局为“一站、一廊、一梯”,建立普法知识站、法治长廊、法治园梯,切实提高法治宣传的覆盖面。

推进治安综合治理。设立警务室1个,派驻警力3人,由警务室民警与平安建设服务队组成20人的巡防队伍,每晚对小区内主干道、楼栋小巷等重点区域进行巡逻防控,有效维护社区治安稳定。

做好民事纠纷调解。充分发挥社区综治组、人民调解委员会、纠纷调处服务队作用,以法律为准绳,讲事实、摆道理,用春风化雨般的工作方法,化解民事纠纷。今年以来,受理矛盾纠纷13起,调解成功12起。

“德治”教化凝心力,打造社区善治“共同体”

做好感恩教育。依托社区宣讲阵地,举办“政策宣讲会”“文明礼仪进社区”感恩教育培训会5场次,培训2200余人次。

搭好文艺平台。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党建书屋等室内文体活动室。成立“彩虹、栖霞、阳光”3支共70人的文艺队伍,经常性组织文艺队成员带领搬迁群众跳广场舞、排练文艺节目,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开展文化活动。在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或国家重要法定节日期间,开展“过新年·感党恩”“浓情端午·尽情放棕”等文艺活动,不断促进党群关系和邻里和谐。

强化思想引领。联合组织、卫健等部门组织开展“市民培训”“创文创卫知识问答比赛”“家风家教宣讲会”和“先进典型宣讲会”等活动12场次,参加群众2500余人次,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养成文明生活习惯。

榜样引领新风尚。积极表扬先进,树立典型,每季度开展一次“文明卫生示范户”“身边好人”等模范评选活动,组织评选“卫生示范户”“身边好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争做示范户,争当文明人。

“智治”支撑造动力,强化社区服务“便利圈”

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社区服务”智慧平台建设,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系统,推广“一部手机办事通”“云南省政府救助”“绥时办”等便民服务平台,大力推动网上办、掌上办、帮办代办等智慧化办理方式落地见效。

完善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监控摄像头184个,24小时全时段覆盖社区所有楼栋。深入推进易地安置点探头的安装,积极动员易迁特殊困难群体安装“小探头”,进一步织密治安防控网,为群众带去24小时“在线”的平安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