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 适老版 适老版 | 支持IPV6
政府信息公开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文件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昭通市千亿级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11-03
来源: 昭通市人民政府


昭政发〔2023〕2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单位: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昭通市千亿级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昭通市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昭通市千亿级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全力推动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委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决策部署,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三条底线,立足昭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样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昭通背靠成渝、面向滇中的区位优势,围绕打造千亿元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聚焦粮食、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生猪、肉牛、乌骨鸡、烤烟、乡村旅游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即1+10布局),注重在龙头引进、基地建设、品质提升、精深加工、品牌塑造、冷链物流等环节上下功夫,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品牌农业,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二、发展形势

昭通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种类繁多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优质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云南“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高原特色农业”。省委、省政府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作为关系云南全局与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昭通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及作用,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提出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为昭通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高原特色农业不断提质增效,促进农村群众持续增收。2022年全市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798亿元,农业综合产值达1100亿元。其中:苹果产业110亿元、竹产业80亿元、马铃薯70亿元、天麻79亿元、花椒90亿元、特色养殖240亿元。苹果、竹子、天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0%、70%、80%以上。龙头企业达488个,合作社达4487个,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个、省级55个。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02:1,金融支持农业贷款余额达到162亿元。带动从事产业农户人均收入3918元,比上年增加480元。昭通具备了打造千亿级高原特色农业的良好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只要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和优势,加强农业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建设,突出抓招商、建基地、育龙头、强加工、拓市场、创品牌等关键环节,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必将为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三、发展目标

(一)2023年发展目标。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计划综合产值增加118亿元、达916亿元,农业综合产值达1200亿元。龙头企业增36个、达524个。力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增1户,达3户,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15户,达70户。合作社增231个、达4718个。带动从事产业的农户人均收入4427元,比上年净增加500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1:1。金融支持农业贷款余额达到186亿元。

(二)2024年发展目标。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计划综合产值增加285亿元、达1201亿元,农业综合产值达1500亿元。龙头企业增46个、达570个。力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15户,达85户。合作社增190个、达4908个。带动从事产业的农户人均收入4959元,比上年净增加530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3:1。金融支持农业贷款余额达到214亿元。

(三)2025年发展目标。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计划综合产值增加257亿元、达1458亿元,农业综合产值达1800亿元。龙头企业增51个、达621个。力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增1户,达4户,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15户,达100户。合作社增204个、达5112个。带动从事产业的农户人均收入5529元,比上年净增加570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1。金融支持农业贷款余额达到246亿元。

四、重点工作

(一)推进基地建设。立足地方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高端、精品为方向,以省级以上公路沿线、集镇和中心村周边为重点布局,按照最佳品种、最适区域、最具特色、最好效益、相对连片、分级分类的要求,统筹推进粮油、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60万亩,建设粮食作物高标准示范样板17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万亩以上、油料42万亩以上;推进粮烟协同发展,2023年在鲁甸打造1个1300亩烟豆套种集中连片省级示范样板,在昭阳、巧家、彝良分别打造1个300亩、400亩、300亩的烟豆套种市级示范样板。组建社会化服务队伍每年实施苹果园提质增效3万亩。划定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区,打造亩产达2吨以上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基地面积不小于马铃薯种植总面积的10%;建设种薯生产基地25万亩,其中内需种薯基地20万亩,外销种薯基地5万亩。天麻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联合专业合作社、麻农建立企业种植基地,其中市级龙头企业不低于200亩、省级龙头企业不低于300亩、国家级龙头企业不低于500亩。稳定22万头能繁母猪保有量,推进大关县上高桥东方希望生猪规模化养殖场重点项目建设,全面盘活闲置生猪养殖场,推动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稳产复产;加快鲁甸、彝良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和上高桥牛业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养殖基础母牛3.5万头、育肥牛2万头,开展肉牛扩群增养行动,推进肉牛养殖规模化;加强乌骨鸡标准化生产,推进4个100万只规模的脱温场标准化生产,建设蛋鸡场4个、脱温场1个,生态养殖圈舍250个,生态养殖圈舍累计达5000个以上。建设昭鲁坝区、镇雄、永善等二半山区夏秋补淡型蔬菜基地22万亩,以巧家、永善为代表的“三江四河”冬早型蔬菜基地10万亩;建设昭阳、鲁甸、巧家、镇雄、彝良食用菌示范基地,其中昭阳885个、鲁甸619个、镇雄374个、彝良180个食用菌示范大棚,巧家县林下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市农业农村局、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市天麻特产局牵头,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乡村振兴局、市供销社、市搬迁安置局、市农科院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主体培育。着力引进和培育有规模、有市场、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有品牌、有技术、有渠道、有供需信息的优势,各县市区每年至少引进1户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落地发展,带动培优本土企业。到2025年,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4户、省级100户,全面实现国家级龙头企业覆盖到市、省级龙头企业覆盖到县、市级龙头企业覆盖到乡镇的“三个全覆盖”。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到2025年,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5000个以上,有市级以上示范社800个,每个行政村都有1个“三联结、四规范、五统一”的标准化合作社带动。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每年新培育900个以上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到2025年,全市家庭农场达到6500个以上,每个行政村有5个以上家庭农场引领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牵头,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农产品加工。在昭阳区和鲁甸县分别新建2条苹果智能分选线和冷藏设施,新增每小时分选苹果30吨、库容1.2万吨以上;建设完成绥江2000亩半边红李子现代产业园区。到2025年在8个绿美竹园及规模村就近建设初制所30个,在靖安新区等地建设竹笋精深加工产业园,新增竹笋精深加工企业18家、竹材精深加工企业6家。推进鲁甸县5万吨速冻马铃薯条深加工新建项目。加快推进大关县新建年产500万瓶“两菌”厂建设进度和彝良“两菌”厂扩能提升改造工程,提高全市本地优质“两菌”覆盖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服务好落地企业,积极推进天麻食品、保健品、日化品、药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推进彝良县一心堂加工项目建设,引进一心堂集团在昭阳区建设1个占地50亩的精深加工厂,开展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药品、保健品生产,促进精深加工产品多元化发展。新增花椒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加快鲁甸县花椒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镇雄、大关生猪饲料加工厂项目建设及运营,完善饲料供应体系建设;加快肉牛屠宰加工设施建设,逐步健全肉牛产业链,加快推进2家昭通小肉串穿制企业建设;有序推进1000万只乌骨鸡屠宰和深加工项目续建;引进肉食品加工,推动威信金色优食谷产业项目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市林草局、市天麻特产局牵头,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工信局、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品牌培育。力争到2025年地理标志农产品增至25个以上、绿色食品认证300个以上、有机农产品认证220个以上,认证面积扩大到250万亩以上。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全省名品名企评选表彰活动,到上海、广东、北京等大中城市宣传、推介昭系品牌、昭字号产品,培育地标农产品,打造一批“绿色云品”品牌。加大“昭通苹果”“昭阳红”品牌培育力度,组建云南省“昭阳红”苹果产业联合会,筹办2023年度中国(昭通)苹果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注册“昭通小肉串”集体商标,推进“昭通黄牛”“昭通方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加强“昭通天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关筇竹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鲁甸花椒”“永善花椒”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提升品牌效益。(市农业农村局牵头、11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市林草局、市天麻特产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拓展销售市场。引导市场经营主体面向发达地区、一线城市、国内高端市场建设专供基地,拓展境外市场建设出口基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培育农产品电商新业态,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到2025年建成1个市级电商运营中心、11个县级公共服务中心、146个乡镇公共服务站、力争实现每个行政村公共服务点全覆盖,新增培育千万元以上的电商龙头企业30户,累计达50户。打造不少于10个电商网红打卡基地,培训电商人才5000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加强辣鸡酱、自热乌骨鸡汤、牛肉制品等预制菜系列产品市场推广,到2025年在成都、昆明等地铺设乌鸡专卖店铺200家以上。坚持推动“云品出滇”“昭品入沪”,搭建昭系农产品出昭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动员企业参与各类线上线下展会,创造产品销售条件,为产品销售积极开拓市场。(市商务局牵头,11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基础设施。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50万亩。在昭阳区洒渔镇建设5万亩水肥一体化设施、30公里运输道路,打造巡龙村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先导工程示范点;建设金沙江特色经济林果示范带150公里园区观光、采摘道,安装山地果园轨道运输20公里,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0.5万亩。建设8个绿美竹园示范点,核心区不少于1000亩、集中连片不少于3000亩,建产业路2000公里以上,完善采笋道等基础设施,打造“绿美+产业”示范点。在彝良县小草坝、两河、钟鸣等乡镇建设天麻标准化示范基地3000亩,配套建设产业路、蓄水池、喷滴灌等设施。提升花椒种植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烘烤设施,稳定155万亩花椒基地,推进13万亩花椒提质增效建设。加快盐津乌骨鸡存栏7万套父母代种鸡核心育种场二期项目建设。建设鲁甸县工业园区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冷链食用菌产业园,其中,产学研综合楼5751㎡,标准化厂房44770.47㎡,冷藏冷冻仓储物流中心14783.73㎡,停车场8000平方米,其他配套附属设施12556.62㎡。(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林草局、市天麻特产局牵头,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市文旅局、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实施科技兴农。开展昭通苹果新种质创制及利用研究,优良品种展示推广,力争苹果、猕猴桃、绥江半边红李子等特色水果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达到全省领先、西南先进水平,培育农作物新品种20个以上。推动以竹代塑利用及新产品开发等核心技术攻关及终端产品研发。建设天麻野生种质资源圃1个、天麻种质资源展示中心1个,建立天麻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区1.2万亩,加快推进天麻品种选育、“两菌”筛选研究,开展本地新品种申报登记1个。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利用,主要粮食作物、油菜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8%、90%以上,蔬菜、苹果、其他水果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0%、90%、50%以上,猪和鸡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牛、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 90%、70%以上。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合作,新增3个专家工作站,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市农业农村局、市林草局、市天麻特产局牵头,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市天麻研究院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步骤

(一)建立工作专班,拟定两个清单。

时间:2023年5月1日—6月1日。

建立第一产业工作专班,开展调查研究,拟定 “产、城、人”三篇文章第一产业的项目清单、工作清单,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清单化推进工作。

(二)制定行动方案,进行挂图作战。

时间:2023年7月1日—9月30日。

制定《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分类拟定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等重点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产业类别细化工作措施,制定农业产业作战图,挂图作战,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23年第一产业目标任务。

(三)稳步推进工作,实现三年目标。

时间:2023年5月1日—2025年12月31日。

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产、城、人”三年行动方案,围绕打造千亿元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在龙头引进、基地建设、品质提升、精深加工、品牌塑造、冷链物流等环节上下功夫,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现代农业,全面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工作。成立“产、城、人”三篇文章第一产业工作专班,由市级领导牵头,成员由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每月定期召开分析会议,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市级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第一产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对照年度任务和季度目标,结合辖区产业实际,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县乡党委、政府要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抓好落实。

(二)建立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按照“产、城、人”三篇文章第一产业的项目清单、工作清单,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清单化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专班牵头做好重点项目清单和重点工作清单的收集、梳理、汇总等工作,跟踪掌握项目清单和工作清单的推进情况。项目清单、工作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坚持每月更新调整,加强每月调度、跟踪督办,确保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工作举措收到实效。对重点项目清单、重点工作清单中明确应在上个月完成而未完成的重点项目和工作任务,作为整改任务在下个月完成整改。

(三)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资金保障。市级各部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农产品品牌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联农带农市场主体奖补等政策。按照《关于印发〈昭通市关于进一步提升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整体效益的十二条措施〉的通知》(昭巩固振兴组〔2023〕1号)文件精神,各县市区2023年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衔接资金总量的60%、2024年不低于65%、2025年不低于70%,重点支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加工、品牌培育、市场推广、科技研发等关键环节。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要向中央、省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四)严格督导考评、促进工作落实。加大督查指导,要将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相关指标纳入市对县综合考评。加大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将与涉农项目安排及奖补措施挂钩。各县市区、市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附件:昭通市千亿级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相关解读:《昭通市千亿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