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 适老版 适老版 | 支持IPV6
政府信息公开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文件

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1-12-23
来源: 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昭通市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12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昭通市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云政办发〔2021〕44号)精神,推动我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结合昭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采购范围

(一)带量采购药品范围。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省级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省际联盟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二)医疗机构实施范围。全市范围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应参加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鼓励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参加集中带量采购,并按照定点协议管理的要求参照执行。(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二、加强采购管理

(一)组织准确报量。准确报量是实现集中采购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医疗机构务必高度重视、准确统计上年历史采购量,科学测算临床需求与实际使用情况,综合考虑医疗技术进步因素,合理确定预采购量,确保预报量科学、合理、准确;严格按照批次集中带量采购及时组织上报预采购量。医保部门要加强报量指导培训,严把审核关,依据上年使用量,认真审核采购报量,提高报量准确性和科学性。(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配合)

(二)优先采购使用。医疗机构是中选药品配备使用的责任主体,坚持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程序,结合临床用药需求优先采购、使用中选药品。按照采购合同完成约定采购量,不得以费用控制、用药品种规格数量要求、药事委员会审定、配送企业开户等为由影响中选药品的优先使用与供应保障。对在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无法采购的药品,医疗机构可实行网上备案采购,保障临床用药需求。进一步完善药品临床应用指南,组织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促进科学合理安全用药。建立处方点评和医师约谈制度,各医疗机构要完善医生处方信息系统,设定集中带量采购品种优先程序,临床医师按照通用名开具处方,药学人员加强处方审核和调配。对回避甚至拒绝使用中选药品的医务人员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应条款严肃处理。(市卫健委牵头,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三)完善支付标准。医保目录范围内的集中采购药品,以集中采购价格为医保支付标准。原则上,同一通用名下的原研药、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医保基金按相同支付标准结算;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医保支付标准不得高于同通用名下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患者使用药品价格不高于支付标准,按实际价格支付;患者使用药品价格高于支付标准,超出支付标准部分由患者自付;如患者使用药品价格与中选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差异较大,根据药品价格动态情况进行支付标准调整,3年内调整到位。(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配合)

(四)严格配送管理。中选药品可由中选企业直接配送或按照规定在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委托药品经营企业配送,配送费用由中选企业承担。配送企业应具备药品配送相应资质和完备的药品流通追溯体系,且有覆盖协议供应地区药品配送能力。按照远近结合、城乡联动的原则,探索县乡村一体化配送机制,提高采购、配送集中度,统筹各级医疗机构药品配送工作,尤其要保障偏远地区配送到位。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出现无法及时供应的,中选企业应承担相应责任和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并按照相关规定纳入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范围。(市医保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配合)

(五)规范货款支付。缩短医疗机构付款时间,降低药品生产流通成本。鼓励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结算配送费用,探索医保基金与药品经营企业直接结算。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货款,医疗机构不得以各种形式拖延付款时间,结清时间不得超过交货验收合格后次月底。(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市商务局配合)

(六)加强药品监测。医保部门要完善药品供应和采购信息监测机制,定期监测预警药品价格和供应变化情况。对价格、采购数量、配送率等出现异常变动要及时调查,妥善应对,及时向省级相关部门反馈。(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七)强化质量监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加强中选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程质量监管和中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加大对中选药品企业的现场检查和抽验力度,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强化社会监督。(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医保局、市卫健委配合)

三、建立激励机制

(一)完善基金预付政策。落实药品集中采购基金预付政策,完善拨付机制。签订合同后,及时按照不低于年度约定采购金额的30%提前预付给医疗机构用于药品采购,尽最大程度减轻医疗机构垫付压力。(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市财政局配合)

(二)完善结余留用机制。完善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机制,集采节约的医保资金可作为医疗机构激励资金。完成约定采购量,且考核合格,医保部门按不超过结余资金50%的比例返还医疗机构。结余留用资金可用于相关人员绩效,激励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优先使用带量采购药品。进行集中带量采购年度绩效评价,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推动集中采购高效运行。(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配合)

(三)建立价格补偿机制。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设置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启动标准。将医疗机构集采药品采购使用所致的医疗总费用下降、次均费用下降或集采药品使用占比等数据,纳入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指标,适时开展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评估。制定价格补偿机制,利用集采药品节约空间适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医疗机构费用结构,逐步提高医疗服务在医疗总收入中的比例,体现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配合)

(四)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区域总额预算点数法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等支付方式改革,合理制定病种分值调节系数。对履行购销合同、完成集中采购药品用量、优先使用中选品种的定点医疗机构,不因集采药品费用下降而降低当年病种分值。对使用集采药品达到一定比例影响医疗费用水平的病种,建立药品核心病种科学测试分值。(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配合)

四、加强管理考核

医保部门要将医疗机构集中带量采购纳入定点协议管理和医保费用考核,作为协议管理和医保总额指标制定的重要依据。采购周期内未完成中选品种采购量的医疗机构,相应扣减其所属县市区清算后的资金总额。将配送企业纳入考核,对不能履行责任和义务的配送企业,按照配送考核管理相关要求,暂停或取消配送资格。卫生健康部门要将中选药品使用情况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医疗机构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并为医保总额指标制定提供依据。医疗机构要将优先使用中选药品情况纳入对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对中选品种处方量下降明显的医生,进行专项约谈。(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五、探索市级改革

(一)探索市级集中带量采购。结合昭通实际,积极探索市级集中采购,不断扩大集采药品品种覆盖面。(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二)探索集采药品“双通道”保障机制。拓宽集采药品保障渠道,鼓励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积极参与集中带量采购,探索开展集采药品“双通道”保障机制。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外配处方流转机制,配备不足药品可凭处方到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双通道”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执行统一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和价格。(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六、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注重改革集成,落实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采购使用、质量监管,形成合力。医保部门负责制定集中带量采购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医保支付、结算和基金预算管理等工作,并适时开展监测分析、督导检查、总结评估。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落实中选药品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监测预警药品短缺信息,指导公立医院改革等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中选药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等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有序推进。(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

(二)加强督导检查。按照职责分工,加强集采药品采购使用情况及采购协议执行情况等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

(三)提升队伍建设。加强政策解读和指导,采取组织系统内部培训、交叉检查实地操作等方式,切实提高采购人员业务操作能力。(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四)做好宣传引导。加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在临床用药中的作用,做好解释引导工作,完善舆情监测和应对处置机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市医保局牵头,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


相关解读:《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