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昭通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全市经济承压增长、运行总体平稳,生产稳中有进,内需进中提质,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和消费实现稳定增长。一、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2024年,昭通市居民收入21954元,同比增长5.7%,增速快于全省0.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按照常住地分,昭通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95元,同比增长4.3%,增速快于全省0.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8元,同比增长7.2%,增速快于全省0.5个百分点,排全省第5。在全省16个州市中,昭通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排名第15,低于全省797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排名第14,低于全省781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排名第13,低于全省1902元。2024年,昭通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9个百分点。从相对差距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1)从2023年的2.48:1缩小至2024年的2.41:1,呈现逐年缩小的态势。2024年云南省城乡比为2.6:1,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4:1,昭通市城乡居民收入比小于全省,但高于全国。从绝对差距上看,2024年城乡差距从2023年的21440元扩大到21947元。二、四项收入全面增长,经营收入增长动能足(一)城乡工资性收入二元分化明显,对总收入的拉动作用依然明显。2024年,昭通市居民工资性收入10636元,同比增长4.8%,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8.4%,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41%。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21845元,同比增长2.8%,占总收入的比重为58.3%,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5%。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6015元,同比增长8.1%,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达到38.7%,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2%。城乡工资性收入二元分化明显,农村工资性收入仅为城镇的27.5%,城乡差距显著。(二)农村小微经济活跃经营收入增长,规模化效应释放增长潜力。2024年,昭通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5236元,同比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7342元,同比增长8.2%,经营主体主要集中在个体商贸和服务业;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4,368元,同比增长7%。昭通天麻、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初具规模,深加工和市场持续拓展,小微经济经营活跃,经营收入增长潜力逐步释放。此外,农村电商、物流等配套服务覆盖面扩大,经营效率不断提升。(三)财产净收入绝对值低,资产增值能力弱。2024年,昭通市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826元,同比增长9.3%,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3.8%。城镇居民财产净收入2555元,同比增长9.5%,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6.8%;农村居民仅114元,同比增长8.6%,占总收入的比重不足1%。财产净收入占比低,反映居民投资渠道匮乏,房产租赁、金融理财等资产增值方式普及率低。例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滞后,租金收益有限;农村土地流转率低,宅基地闲置现象普遍,未能转化为财产性收入。(四)政策持续保障,转移净收入继续稳步增长。2024年,昭通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5256元,同比增长5.2%。城镇居民转移净收入5,753元,同比增长3.2%;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5,051元,同比增长6.2%,占农村总收入的32.5%,主要依赖外出务工寄带回收入和政策性生产和生活补贴(如低保、生态补偿)。转移收入的高占比显示农村经济内生动力有待激发,对外部输血的依赖程度高,长期可能加剧财政压力。三、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随着经济持续好转,促消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居民消费支出持续恢复。2024年,昭通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512元,同比增长6.2%,增速慢于上年6.3个百分点,增速回落明显。(一)刚性支出主导,基本生存型消费增速稳定。全体居民基本生存型消费(食品烟酒、居住)合计支出9,188元,占消费总支出的49.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960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32.2%,同比增长3.9%;居住支出3,228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17.4%,同比增长6.6%。食品支出占比高反映居民收入仍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粮油价格稳定是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居住支出增长则受农村新建房屋和城镇房屋装修和维护支出推动。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居住支出增速(8.9%)远超城镇(2.7%),住房品质提升需求尚未完全释放。(二)发展型消费增速较快。发展型消费(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合计支出5,419元,占总消费的29.3%。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830元,同比增长7.7%,教育方面初中阶段和大专及以上教育阶段支出较多,文化娱乐方面则是文娱耐用品和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拉动明显。交通通信支出2,589元,同比增长7.4%,山区“村村通公路”工程降低出行成本,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高,燃油支出占比依然较高。农村交通通信增速9%,但绝对值(2154元)仅为城镇(3643元)的59%,基础设施完善与消费习惯升级需同步推进。(三)健康与升级型消费潜力初显。健康与升级型消费(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合计支出1,777元,占比9.6%。医疗保健支出1,494元,同比增长增速7.1%,农村居民医疗支出增速(9.7%)显著高于城镇(2.5%),但医疗器具及药品支出和住院医疗基本稳定,门诊医疗服务支出;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283元,同比增长12.7%,智能家居、婚庆用品等非必需消费颇受青睐,但绝对值最低,反映升级需求受限于收入水平和市场供给,这一类消费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与产业创新释放潜力。四、收入与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收入增长空间有限,抗风险能力薄弱。整体上看,昭通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占比较高,高度依赖行政事业单位、传统产业(如基建、能源)和收入不高的服务业,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文旅)岗位供给不足。农村转移净收入超过半数来自于外出务工寄带回收入,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大,如东部用工需求下降。同时,经营性收入以初级农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易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冲击。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农村土地、房产等资产盘活机制缺失,居民缺乏稳定的被动收入来源。(二)城乡与区域发展失衡,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8元,仅为城镇的41.5%,虽然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但绝对差距持续扩大。同时,城镇公共服务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高,农村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排污管道、居民服务等更新较慢,土地整治流转覆盖面不广,制约小微经济效率。同时,农村人口外流加剧失衡,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情况普遍,导致本地消费市场萎缩,如农村教育消费依赖留守老人和儿童,进一步拉大城乡发展动能差距。 五、意见及建议 (一)构建多元化收入体系,增强经济韧性。立足昭通实际,吸引劳动力密集型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企业落户,大力创造技能岗位;整合种植、加工、销售环节,建设深加工园区,降低初级农产品的销售占比;加快试点土地经营权向权益转化,允许农民以土地收益权进行交易和抵押贷款发展产业。(二)优化消费结构,释放内需潜力。降低生存型支出,积极投入统一大市场建设,降低商品流通损耗;对城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节能设施,减少居住支出。促进升级型消费,大力推动家电及数码产品以旧换新行动,加大旧品回收补贴力度;整合景区、酒店、交通资源,拉动娱乐文化消费。(三)推动城乡深度融合,破解二元结构。加快乡村集镇的城镇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整合农业、农村资源,与沿海企业共建特色农业基地;加大对人口回流的支持帮助,对返乡创业人员提供税收和贷款优惠,重视对农村地区教育的帮扶和有针对性的职业导向性培育,配套优质师资,减少家庭因教育外迁压力。
国家统计局昭通调查队
2025-02-14
73